周家, 一個動亂時代悲劇性的產物。
此書記錄了寧波和台灣的兩個周家,因為戰亂所經歷的起伏、苦樂;
它也承載著上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苦難與記憶。
八年抗戰與國共內戰硬生生地將一個周家拆成兩半。父親與大媽媽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於1931年組成的家庭。我的父母親則是抗日戰爭時在重慶組成的抗戰家庭。
在寧波灣塘村的周家,兩兄弟在母親獨力的撫養下,熬過了新中國最初三十年的動亂與困苦,艱難地長大成人並組成自己的家庭,開枝散葉。19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讓他們的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
父親與我的母親在抗戰勝利之後,經過國共內戰,幾經遷徙來到台灣。五個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過著小康生活,接受完整的教育,留學並移居美國,並在異鄉落地生根。兩個周家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毫無交集,甚至,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在遙遠的寧波鄉下,還有兩位長我們十多歲的兄長。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緣讓兩岸的兄弟在相隔六十年之後,團聚在了一起,並建立起濃郁的兄弟情誼。
我對兩位兄長艱辛的成長過程感觸極深。透過這本書,我要特別感謝我們的父母親在戰亂動盪的時代,奮鬥不懈,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更要向從未謀面的大媽媽,這位孤獨一生的偉大傳統女性表達最深重的敬意與哀思。
我也祈望,讀者能從周家的故事中得到啟發,珍視和平。願兩岸之間再無戰爭,讓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後代的中國人永遠都不再骨肉相殘,永遠不再有戰爭造成的顛沛流離與骨肉離散。
此書記錄了寧波和台灣的兩個周家,因為戰亂所經歷的起伏、苦樂;
它也承載著上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苦難與記憶。
八年抗戰與國共內戰硬生生地將一個周家拆成兩半。父親與大媽媽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於1931年組成的家庭。我的父母親則是抗日戰爭時在重慶組成的抗戰家庭。
在寧波灣塘村的周家,兩兄弟在母親獨力的撫養下,熬過了新中國最初三十年的動亂與困苦,艱難地長大成人並組成自己的家庭,開枝散葉。19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讓他們的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
父親與我的母親在抗戰勝利之後,經過國共內戰,幾經遷徙來到台灣。五個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過著小康生活,接受完整的教育,留學並移居美國,並在異鄉落地生根。兩個周家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毫無交集,甚至,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在遙遠的寧波鄉下,還有兩位長我們十多歲的兄長。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緣讓兩岸的兄弟在相隔六十年之後,團聚在了一起,並建立起濃郁的兄弟情誼。
我對兩位兄長艱辛的成長過程感觸極深。透過這本書,我要特別感謝我們的父母親在戰亂動盪的時代,奮鬥不懈,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更要向從未謀面的大媽媽,這位孤獨一生的偉大傳統女性表達最深重的敬意與哀思。
我也祈望,讀者能從周家的故事中得到啟發,珍視和平。願兩岸之間再無戰爭,讓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後代的中國人永遠都不再骨肉相殘,永遠不再有戰爭造成的顛沛流離與骨肉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