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的備忘錄
蔡元良建築師
「建築」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在知識領域裡,它持續以「概念—發展—實作—評論」的循環方式,來驗證所有相關的理論。專業上,「建築」的定義不只是工程,當設計觀照人文及美學的向度時,空間環境就能成為社會與歷史的載體,它的存在也就成為文明的表徵。
「工藝之美,必先實用」。建築亦若是。
作為一個介入環境的工作團隊,我們認為設計無需贅言,成果可以自我表達。而如何達到理想的成果,「過程」與「方法」比結果更為重要。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台灣社會因經濟起飛,城鄉快速成長,造成了環境失序的窘境。1990年由黃文亮先生創立的「境群(Environmental DesignServices)」是台灣最早關注,並以規劃及都市設計專業為主成立的顧問公司之一。
1991年經由「境群」邀請,在回溯留學初衷後,我決定結束在美國十八年的生活,負笈返鄉。1992年夏天,包括回國加入的工作夥伴,「境群」人數不多,但已經能夠全面展開工作。1993年成立的「境向(Environmental Dimension Studios)」/蔡元良建築師事務所,意在銜接規劃及都市設計的上位計畫,以落實建築與景觀實質設計,達到「整體環境」的理想為目標。體制上,為了更符合團隊合作的理念及傳承,六年後改組成為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境群/境向成立初期,人數有限,但秉持共同的專業理念,對未來發展,有無限的憧憬。當年大家攜手共事,在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裡建立了基礎,是一段艱辛而值得懷念的時光。
境向的工作方式建立在專業整合和團隊工作的概念上。事務所除了具有建築、景觀、及都市設計的專業外,不局限於個人的能力才華,有效的讓設計過程參與和分享;除了集思廣義尋求最佳成果外,也有助於工作環境中的交流氛圍。
本書集結了六十多件作品,內容涵蓋了建築、地景、及都市設計等不同的尺度及類別,可以算是事務所成立卅年的備忘錄。回顧過去,這本書記錄了世紀前後一個中型事務所的專業實踐,並且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變遷;瞻望未來,境向有如一列前行的列車,途中有人上下,但它終將駛向環境更美好的未來。
誠意推薦
劉可強教授
張哲夫建築師
徐明松/ 建築史學者、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蔡元良建築師
「建築」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在知識領域裡,它持續以「概念—發展—實作—評論」的循環方式,來驗證所有相關的理論。專業上,「建築」的定義不只是工程,當設計觀照人文及美學的向度時,空間環境就能成為社會與歷史的載體,它的存在也就成為文明的表徵。
「工藝之美,必先實用」。建築亦若是。
作為一個介入環境的工作團隊,我們認為設計無需贅言,成果可以自我表達。而如何達到理想的成果,「過程」與「方法」比結果更為重要。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台灣社會因經濟起飛,城鄉快速成長,造成了環境失序的窘境。1990年由黃文亮先生創立的「境群(Environmental DesignServices)」是台灣最早關注,並以規劃及都市設計專業為主成立的顧問公司之一。
1991年經由「境群」邀請,在回溯留學初衷後,我決定結束在美國十八年的生活,負笈返鄉。1992年夏天,包括回國加入的工作夥伴,「境群」人數不多,但已經能夠全面展開工作。1993年成立的「境向(Environmental Dimension Studios)」/蔡元良建築師事務所,意在銜接規劃及都市設計的上位計畫,以落實建築與景觀實質設計,達到「整體環境」的理想為目標。體制上,為了更符合團隊合作的理念及傳承,六年後改組成為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境群/境向成立初期,人數有限,但秉持共同的專業理念,對未來發展,有無限的憧憬。當年大家攜手共事,在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裡建立了基礎,是一段艱辛而值得懷念的時光。
境向的工作方式建立在專業整合和團隊工作的概念上。事務所除了具有建築、景觀、及都市設計的專業外,不局限於個人的能力才華,有效的讓設計過程參與和分享;除了集思廣義尋求最佳成果外,也有助於工作環境中的交流氛圍。
本書集結了六十多件作品,內容涵蓋了建築、地景、及都市設計等不同的尺度及類別,可以算是事務所成立卅年的備忘錄。回顧過去,這本書記錄了世紀前後一個中型事務所的專業實踐,並且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變遷;瞻望未來,境向有如一列前行的列車,途中有人上下,但它終將駛向環境更美好的未來。
誠意推薦
劉可強教授
張哲夫建築師
徐明松/ 建築史學者、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