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刺客:台灣血液病學拓荒與發展紀事
作者: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林文珠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4-05-31
語言:中文
ISBN:9786267299555
裝訂:平裝
定價:480 元
曾經,這是個招不到醫生、治不好病患的領域
經過幾代天天拿針刺病人的血液科醫師
在臨床與研究上不斷精進
這條人少的路上,終於開出一片杏林。
俗稱「血癌」的白血病早年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不治之症,還有各種神祕的血液病,不但檢查困難,就算診斷出來,也常無藥可醫。於是醫生裹足不前,血液科一直是招不到新血的冷門科系。
1951年,台大醫院內科部的劉禎輝醫師創立全台灣第一個血液科,隨後三總前身的陸軍第一總醫院、1959年開幕的台北榮總也陸續開設,在早年幾位願意投入心血的醫師辛勤耕耘下,這塊醫學處女地漸漸從黑暗走向光明。經過一甲子的努力,整個血液病的治療模式已被徹底翻轉,不但有諸多方法可以治癒病人,台灣還能將技術輸出鄰國,在國際醫界受到極大的肯定。
這一路走來,當中經歷的轉折,有時甚至比主角總是得到不治之症血癌的偶像劇還要精采:
主治醫師無力挽回病人,想到突然空出的病床,在飯桌前激動得哭了,但他不曾氣餒,且毫不退縮,誓言要與血液惡疾肉搏戰鬥,直到人類能控制它為止。
備孕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白血病的台灣留學生,在異鄉感受到幾乎全城動員為她勸募骨髓的人間至愛,決定回台灣為家鄉的病友出一點力,偕同已為骨髓捐贈合法化努力很久的熱血醫師,終於推動法案通過,完成在台灣設立首座骨髓庫的任務。
自身是是海洋性貧血帶因者的小兒科醫師,以拯救病童的生命為使命,即使家長都想放棄了,他仍誓言在上帝放棄之前絕不會先放棄。
曾在戒嚴時期帶領血友病患者冒險陳情的仁醫,和病友建立起長期且深厚的關係,卻因為藥害愛滋事件,被不幸感染的病人視如寇仇。
2018年,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登載的調查報告指出,在評比全球195個國家的照護品質與醫療可近性後,台灣在白血病治療的評分達到100分,為全球第一。 這是重要的里程碑,證明台灣血液醫學一路走來一直努力向前;將來,也當如此。
各界感動推薦
皮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啟誠|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周文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教授兼主任
柯博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這是一頁頁活著的歷史,讓讀者一睹冷門學科內的熱血醫師如何克服困難,開創新的治療契機,您絕對不可以錯過。」──皮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詳實記錄這些年來投入照顧血液腫瘤的先驅……在當時願意踏出舒適圈,挑戰不可能的良醫及仁醫。」──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本書破題橫亙七十年,三位同樣罹患血癌卻命運迥異的年輕人,從1950 年到2020 年,這萎落凋零的生命之花,也曾是燃燒己身澆灌這片醫學土壤的沃肥之一吧!」──李啟誠(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讀這本書時,我心中充滿感恩。我們的老師輩殫精竭慮、篳路藍縷,替台灣的血液病照護與研究開創先河;我們的政府機關願意協助醫療界修改移植的規定與成立健保制度,讓更多民眾受惠;一些病患能苦人所苦,不畏艱難,挺身而出為更多患者謀求福利——這些人都是我們的英雄。」──周文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教授兼主任)
「這本書不僅對於專注於血液病學的我們是一份寶貴資產,對於所有對生命科學有興趣的讀者而言,也深具啟發和開創性。」──柯博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
經過幾代天天拿針刺病人的血液科醫師
在臨床與研究上不斷精進
這條人少的路上,終於開出一片杏林。
俗稱「血癌」的白血病早年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不治之症,還有各種神祕的血液病,不但檢查困難,就算診斷出來,也常無藥可醫。於是醫生裹足不前,血液科一直是招不到新血的冷門科系。
1951年,台大醫院內科部的劉禎輝醫師創立全台灣第一個血液科,隨後三總前身的陸軍第一總醫院、1959年開幕的台北榮總也陸續開設,在早年幾位願意投入心血的醫師辛勤耕耘下,這塊醫學處女地漸漸從黑暗走向光明。經過一甲子的努力,整個血液病的治療模式已被徹底翻轉,不但有諸多方法可以治癒病人,台灣還能將技術輸出鄰國,在國際醫界受到極大的肯定。
這一路走來,當中經歷的轉折,有時甚至比主角總是得到不治之症血癌的偶像劇還要精采:
主治醫師無力挽回病人,想到突然空出的病床,在飯桌前激動得哭了,但他不曾氣餒,且毫不退縮,誓言要與血液惡疾肉搏戰鬥,直到人類能控制它為止。
備孕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白血病的台灣留學生,在異鄉感受到幾乎全城動員為她勸募骨髓的人間至愛,決定回台灣為家鄉的病友出一點力,偕同已為骨髓捐贈合法化努力很久的熱血醫師,終於推動法案通過,完成在台灣設立首座骨髓庫的任務。
自身是是海洋性貧血帶因者的小兒科醫師,以拯救病童的生命為使命,即使家長都想放棄了,他仍誓言在上帝放棄之前絕不會先放棄。
曾在戒嚴時期帶領血友病患者冒險陳情的仁醫,和病友建立起長期且深厚的關係,卻因為藥害愛滋事件,被不幸感染的病人視如寇仇。
2018年,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登載的調查報告指出,在評比全球195個國家的照護品質與醫療可近性後,台灣在白血病治療的評分達到100分,為全球第一。 這是重要的里程碑,證明台灣血液醫學一路走來一直努力向前;將來,也當如此。
各界感動推薦
皮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啟誠|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周文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教授兼主任
柯博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這是一頁頁活著的歷史,讓讀者一睹冷門學科內的熱血醫師如何克服困難,開創新的治療契機,您絕對不可以錯過。」──皮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詳實記錄這些年來投入照顧血液腫瘤的先驅……在當時願意踏出舒適圈,挑戰不可能的良醫及仁醫。」──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本書破題橫亙七十年,三位同樣罹患血癌卻命運迥異的年輕人,從1950 年到2020 年,這萎落凋零的生命之花,也曾是燃燒己身澆灌這片醫學土壤的沃肥之一吧!」──李啟誠(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讀這本書時,我心中充滿感恩。我們的老師輩殫精竭慮、篳路藍縷,替台灣的血液病照護與研究開創先河;我們的政府機關願意協助醫療界修改移植的規定與成立健保制度,讓更多民眾受惠;一些病患能苦人所苦,不畏艱難,挺身而出為更多患者謀求福利——這些人都是我們的英雄。」──周文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教授兼主任)
「這本書不僅對於專注於血液病學的我們是一份寶貴資產,對於所有對生命科學有興趣的讀者而言,也深具啟發和開創性。」──柯博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