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100 哲學類 > 190 倫理學總論 >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如何與異溫層交流?沒捐錢給難民是錯的嗎?當代倫理學大師談全球化時代的道德難題
圖書十大分類 > 100 哲學類 > 190 倫理學總論 >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如何與異溫層交流?沒捐錢給難民是錯的嗎?當代倫理學大師談全球化時代的道德難題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如何與異溫層交流?沒捐錢給難民是錯的嗎?當代倫理學大師談全球化時代的道德難題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如何與異溫層交流?沒捐錢給難民是錯的嗎?當代倫理學大師談全球化時代的道德難題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4-05-04
語言:中文
ISBN:9786263106345
裝訂:平裝
定價38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與漢娜.鄂蘭齊名的世界百大思想家 獻給紛亂時局最迫切的一堂思辨課

★美國人文獎章、斯賓諾莎獎得主 結合個人生命經歷與時代省思的代表作★
★亞瑟.羅斯圖書獎得獎作品★
★亞馬遜網路書店4.4分高分評價★


▍本書特色 本書廣泛舉例和援引軼事說明超越民族與國界的世界主義論點。從維多利亞時期冒險家的世界主義思想談起,到二十世紀無國界醫生普世主義的理想追求,反思我們對陌生人的道德責任。
本書主題包含倫理決策、多元文化多樣及全球化等,切合全球各國關係密不可分的社會現況之下,人們面臨的迫切道德議題。
當代倫理學討論的熱絡在於眾聲喧嘩,而阿皮亞則提出嶄新的觀點:反對透過理性論據形成共識,因為強辯往往不能使人心服,反而使我們失去對話的可能性。
本書作者不僅在思想界耕耘多年,同時也是影響世界的十位哲學家之一。除了以其世界主義的思想廣受學界與文化工作者的盛讚,以及《紐約時報》、《衛報》等國際媒體一致好評,也曾榮獲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亞瑟·羅斯圖書獎、美國國家人文獎、美國布蘭迪斯大學Glittler獎等多項殊榮。
老牌出版社諾頓重磅推出的「我們時代的議題」系列書籍之一。問世近20年的二十一世紀暢銷倫理學經典論著、譯成十三國語熱賣言全球。


▍專文推薦摘句(按姓氏筆畫排序)《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是一本在紛亂時刻帶給人衝擊、啟發與安慰的書。──李可心(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在全球哲學界裡,阿皮亞無疑是第一流的說書人。──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本書將以「實現善的最大化」為你展現一個恢弘深刻的視野。──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各界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吳叡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總主筆)
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
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內容簡介
全球化時代的交流不再受國界與文化隔閡,
為什麼世界的紛擾仍未因此削減,人們也依然無法和平共處?
多元文化背景的當代思想家阿皮亞剖析,當人人都是「世界公民」,
如果你的傳統不符合我的正確,該如何討論對與錯?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

東非女性割禮是壓迫女性的陋習,還是應受維護的傳統?一定要捐助無淨水可喝的孟加拉村民,才能算是「好人」?當我們光憑網路就能與地球彼端的人建立連結,也就不僅止於隸屬一座城市、一個國家,該如何在與陌生人共享世界的今日,面對不同文化、立場相左的人,真正理解多元而迴異觀點並與之共存?做一個世界公民,除了對他人負有道德義務、也必須尊重異文化的生活方式,這既是一種理想、也是一項挑戰。

作者阿皮亞立以其豐厚的家族及成長背景出發──出身於迦納阿散蒂政治世家的父親、活躍於庫馬西社會的英國作家母親──從歷史、文學、哲學等多重角度切入,並以他在迦納、英國、美國三地生活的經驗為基礎,譜寫一本給近八十億人在地球村裡共同生活的道德宣言──即便不同文化形塑出天差地遠的價值觀,而分歧各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理,展開交流、找出共通點,終將達成理解。

在面臨全球秩序崩解與重組的時代下,透過尋找彼此的共同點,人與人之間將不再針鋒相對,也得以在相互影響的同時,同樣重視地域差異與保存,並在這紛亂、多元而充滿活力的世界中,成為更好的公民、創建共榮的社會。


▍精采摘錄
1. 直到過去幾百年,人類的每一個小社會,才逐漸被納入同一個貿易網絡和全球資訊網;現在每個人都完全可以想像,自己如何和六十億同類中的任何一個人搭上線,然後送給對方一些有價值的好東西,比如收音機、抗生素,或是好想法。不幸的是,如果我們一時疏忽或是懷抱惡意,同樣也能輕易送出會造成惡果的事物,像是病毒、空氣污染或是壞主意。而一旦換作政府以我們的名義實施政策,結果又可能放大無數倍--或許是難以斗量的好,但也可能是細數不盡的惡。

2. 當然,由廣播、電視、電話和網際網路組成的全球資訊網,意味著我們不僅能影響,也能知曉世界各地的生活。只要我們知道一個人存在,又能夠影響他,那我們就對那個人有責任--這是很基本的道德概念。整個世界已經成為同一個部落,但這也讓我們面臨到一大挑戰,那就是如何考量各地在數千年的生活中,累積成形的思想與心念,並提供有效的觀念和制度,讓整個部落能一同生活。

3. 「世界主義」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的犬儒學派(Cynics),他們首先創造了「世界人」(cosmopolite)這個詞,也就是「世界公民」。而這個說法打一開始就是自相矛盾的,這也反映了犬儒學派對習俗和傳統一貫的懷疑態度。因為所謂的公民(polite)必定屬於一個特定的城邦(polis),一個他應當效忠的城市。而這裡的世界(cosmos)指的甚至不是整個地球,而是整個宇宙。也就是說,當時犬儒們提出的世界主義,是在拒斥傳統上「每個文明人都屬於眾多社群裡其中一個社群」的觀念。

4. 世界主義思想是由兩個基本觀念交纏而成的。第一種觀念是我們對他人負有義務,而且這份義務不只及於血緣和情誼,甚至遠超越公民同胞的紐帶。另一個觀念則是是,我們不只應當重視所有人類的生命,還應當看重具體的生命經驗,這代表我們要渴望了解賦予他人生命意義的習俗與信仰。世界主義者知道人與人之間有所差異,但從這些差異裡,我們可以學到很多。而既然人類有這麼多的可能性值得探索,我們便不會期待,也不會想讓每個人或每個社會都走向同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我們對他人有什麼義務,以及他們對我們有什麼義務,每個人通常都有權利走自己的路。但正如之後我們會看到的,「普世關懷」和「尊重正當差異」這兩種理想,有時也會彼此牴觸。某種程度上,「世界主義」指的不是一種方案,而是一項挑戰。

5. 他蔑視的也不只是黑人。說來怪哉,他既有著世界主義的精神,卻也對世人充滿厭唾。在《聖徒之城》(The City of the Saints)中,他描述了一八六〇年夏天橫越北美洲、穿過洛磯山脈,最後抵達加州的旅途,並在文中充份表達了對愛爾蘭人的敵意:「晚上九點到了『三十二哩溪』,我們很開心地發現已經聽不見愛爾蘭語了。」;對法裔加拿大人的輕視:「一群奇怪的傢伙……對游手好閒格外沉迷。」;對波尼族印第安人的不信任:「波尼人像非洲人一樣,會趁著客人睡著割開他們的喉嚨」;以及對美國軍服的調侃:「各州都曾試圖整頓軍隊的服儀,但那就像要統一他們的政府型態,打一開始就不可能。」然而,他也會以優雅的言詞為備受輕蔑的人辯護,比如《聖徒之城》中就有許多篇幅是在反駁「對摩門教的情緒性排斥」。

▍媒體與專家好評
基於非常人性化的現實觀和對藝術的熱愛,試圖重新定義我們對他人的道德義務……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我向其他人推薦同樣的體驗。──二〇〇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

我的朋友和同鄉克瓦米.安東尼.阿皮亞在這本大作中,從全球人民間合理的互相尊重與了解出發,提出了一份關於我們該如何嘗試共生的遠大計劃。他相信跨界對話,並指出我們每個人對其他人的義務,為這依舊受到狂熱與褊狹荼毒的世界,開出了一帖令人振奮的處方。本書的見解和聯合國的任務有著深遠的關係,我希望它能廣為流傳。──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中的努力讓人喜聞樂見,它試圖重振一種典雅的道德和政治思想,並呈現了這種思想與當前世態的關聯。──約翰.格雷,《國家》雜誌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值得一讀──寫作風格引人入勝,書中的個人經歷更增添了鮮活的色彩……阿皮亞不僅對當代纏結的問題有非常敏銳的見解,省思判斷也同樣冷靜清晰。──湯瑪斯.內格爾,《新共和國》雜誌

在這本關於全球倫理的通透沉思錄中,政治哲學家阿皮亞思索了許多因為全球化而變得迫切的古老問題:世界公民是什麼?我們共通的人性又讓我們對陌生人有什麼責任?透過本書引人入勝的自傳、歷史、文學性和哲學思索交織之下,阿皮亞說出了他的答案。作者自己的成長背景──父親來自非洲,母親來自英國,在迦納長大,在英國受教育──完美契合本書跨越邊界的主題。本書的主旨是重新思考世界主義的道德原則,這種古老的思想宣揚拋棄部落意識和民族主義,接納廣大的人類社群。作者協調了世界主義思想的兩大流派,既強調全球責任,也重視地域差異,在保存地方和社群價值的同時,也追求不是的價值。阿皮亞透過各種趣聞軼事和堅守原則的論證,試圖找出一種新的倫理想像,既允許個人擁有多元認同與忠誠,又能藉著對話與探索,建立開明進步的全球社群。──G.約翰.伊肯伯尼,《外交政策》雜誌

安東尼.阿皮亞的這本書極為珍貴罕見,雖然是一部哲學作品,但一般人同樣能讀得開心,同時深有所獲。阿皮亞的魅力四射的文字風格,以及他對本書主題迷人又豐富的闡釋,照亮了他寫作初心:糾正當今流行的相對主義,指出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共通性,遠遠超越了我們之間的差異。這本閃耀的哲學與全球史著作,挑戰了一直籠罩在二十一世紀西方世界上空的那片憂愁與苦厄。即將承擔責任、起身領導的世代應當能從本書得到靈感和勇氣。──布萊恩.厄克特

阿皮亞活出了他所呼籲的世界主義;他讚揚差異,卻不將之神化。他敦促人們採取道德行動,卻不假裝這很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他將美麗的故事和高尚的原則交織為一,說服我們儘管普世價值與個體需求的平衡非常微妙,但我們絕對能夠做得更好,好得遠遠超出我們預期。──薩曼莎.鮑爾,《地獄的難題》作者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成功使用多彩的語言風格,結合作者對往日的旁徵博引,以多媒體時代的本質傳達出細緻的思想。閱讀本書就像觀賞一場充滿顛覆性幽默的光藝,同時又深深體會到人性一切價值觀在時代演進中的綿延相續。──一九九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娜丁.歌蒂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