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孤獨-親愛的顧2022.05.26-2023.05.25》是藝術家視為另一種創作型態的延伸,乃顧世勇持續一年(2022/05/26~2023/05/25),每日在FB發表一則對藝術見解的短文「親愛的顧」,集結成一本約15萬5千字的日記體散文的藝術手札。文字間以獨白形式的親和力開展出深具啟發性的論辯觀念。涵蓋藝術家對藝術的沈思、創作經驗的分享以及對藝術與社會時勢的諸多面向的思考等等。手札中,顧世勇不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對台灣1990年代以降的當代藝術趨勢進行審視與反思,更提出頗具前瞻性的洞察。本書的出版對後續台灣藝術發展的研究有其積極的意義。
《公共孤獨-親愛的顧2022.05.26-2023.05.25》為顧世勇以每日一則短文的形式,向藝術的本質性叩問以及對當代藝術在現今多元社會、科技媒體影響下的生活情境之省思。其中,包括殖民文化的複雜性、身份認同、藝術與新媒介的潛能、藝術發展趨勢和社會時勢的觀察等,無不體現作者以自身深刻的創作經驗對外部世界的回應。藝術家透過進入公共媒體的社群平台,以日誌體的感性形式,留下一連串公共性的潛在命題,供大家討論深思。這種透過一個人的自我對話,卻能造成後續巨大的公共迴響,就如同顧世勇在本書「後記」裡所指出的,在臉書時代,「公共孤獨」才得以可能,也成為藝術家的另一種以概念創作的媒介延伸。
《公共孤獨-親愛的顧2022.05.26-2023.05.25》為顧世勇以每日一則短文的形式,向藝術的本質性叩問以及對當代藝術在現今多元社會、科技媒體影響下的生活情境之省思。其中,包括殖民文化的複雜性、身份認同、藝術與新媒介的潛能、藝術發展趨勢和社會時勢的觀察等,無不體現作者以自身深刻的創作經驗對外部世界的回應。藝術家透過進入公共媒體的社群平台,以日誌體的感性形式,留下一連串公共性的潛在命題,供大家討論深思。這種透過一個人的自我對話,卻能造成後續巨大的公共迴響,就如同顧世勇在本書「後記」裡所指出的,在臉書時代,「公共孤獨」才得以可能,也成為藝術家的另一種以概念創作的媒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