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劇變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卡爾.馬克思
論析深遠影響世界的革命政治思想發展脈絡
「在耶穌之外,馬克思是20世紀最頻繁被引用的作者,沒有之一。」
1818年,一個新生命誕生於萊茵蘭的古城特里爾。這位最初立志成為詩人的男子,就是20世紀的一股巨大革命力量、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思想家之一──卡爾.馬克思。
研究偉大思想家的重磅之作
費時數年,學者陳宜中個人專著,結合政治理論與思想史研究,緊扣動盪時代背景、思潮洪流,更完整的論析馬克思的政治思想,剖析其重要概念起源、演變,爬梳形塑這位偉大思想家思想的諸多因素。
馬克思如何成為馬克思
從馬克思初次嶄露頭角開始寫起,書中詳細闡述青年黑格爾派為何是其思想的重要參照,論其與時代思潮與思想家,諸如:青年黑格爾派、自由主義、共和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諸如鮑威爾、費爾巴哈、恩格斯等人錯綜交纏的思維碰撞、相互作用,並明晰梳理馬克思重要的無產階級革命論,如何在1843-1844年之間產生?「政治解放」與「人類解放」內涵為何?「唯物史觀」從何而來?他如何在1844年轉向共產╱社會主義,又為何於1848年德國革命時力主締建民主共和國?革命失敗後,他怎樣轉投入政治經濟學批判、積極介入國際工人協會運作?從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乃至馬克思晚期的革命思想變化,及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本書提出一套別開生面的整合性分析。
20世紀之最
說到20世紀最被廣泛傳播的思想家,馬克思當之無愧。他的思想在德國社民黨、蘇共、中共等政治力的強力推送下,或產生截然不同的涵義,或扭曲變形,甚至被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推上教主或門神的高位,但實際探究,會發現這些高度政治化的刻板印象多是「後真相」或「另類事實」。本書試圖撥開籠罩馬克思的迷霧,還其本來面目,並探詢其在多個世代之中為何影響力與魅力始終不墜。
本書特色
★看劇變中的大時代、狂暴搖擺的歐洲政治思潮,如何影響、催生、培育出馬克思。
★清楚論析《資本論》關鍵概念、無產階級革命的源起。
★了解大思想家的思想起源、演變脈絡。
好評推薦
馬克思的傳記何其多,但不值一哂者也何其多。《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是陳宜中教授十年磨一劍之作,必將技驚四座,為往者總結、為來者定調。本書在歷史與理論之間遊走,既有考掘文本的細密工夫,亦有將文本脈絡化的恢弘視野。洋洋數十萬言,讓一個鮮活的馬克思形象躍然紙上:既反資本專制,也反官僚專制。人類解放的出路,在於既超越資本主義的專擅,又超越黨國官僚的蠻橫。──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
展讀此書,不禁回憶起我們那一輩在1980年代解嚴前後,尋覓馬克思主義中英文讀物,開讀書會徹夜研讀的素樸理想主義的初心。本書是一部現代思想巨擘的理念形成史,也是一部社會主義思想史。其動機根據自序,是為了還原馬克思概念之真面目,以凸顯日後被蘇共(列寧、史達林)和中共(毛澤東)刻意混淆和誤用竄改來支持他們的獨裁專制。因此,本書也是解毒之作。我個人非常佩服宜中的知識考古功夫,他掌握了馬克思思想變動的每個轉折點,處處展現細膩而深刻的理解。相信假以時日,當《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被更多專家閱讀評論之後,它將成為華語世界研究馬克思的經典著作。──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克思寫下《共產黨宣言》時,不過是一個30歲左右的「小毛孩」。在他影響世界之前,他的政治觀念如何形成?這是一個何其艱難卻又值得反覆追問的話題,作者知難而上的勇氣令人感佩。閱讀文稿,我印象最深之處有二:一是宜中的公正之心──在對馬克思同情性理解的同時,不文過,不飾非;二是他在豐厚文本與流變歷史之間綿密穿插的能力。由此我們得以重見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旅途。至於馬克思不斷被誤解的歷史命運,究竟是政治家們的機會主義,抑或是其思想邏輯的必然,只能由讀者們去斟酌思考了。──劉瑜|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馬克思主義最吸引人之處不是其綜整人類歷史的科學性,而是批判現實的價值性。本書藉著爬梳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史,把其價值性的核心發掘出來,那就是反專制、反壓迫。年輕的馬克思用共和主義來反對政治的專制與壓迫,成熟的馬克思用共產主義來反對資本的專制與壓迫。然而這個反專制的核心,卻和後來以馬克思之名建立的共產黨專政體制完全對立。本書執簡御繁,用極其流暢的敘事講述馬克思政治思想的發展,一氣呵成,又直指馬克思核心價值與以他為名的黨國體系之間的悖論,令人擊節歎賞。──吳玉山|中央研究院院士
馬克思以其對歷史的見解,在論著中充分體現他對現代社會的反省。他的思想也體現了觀念足以改變歷史的力量。陳宜中教授是中文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權威,他的鉅著精闢地分析了馬克思的思想與生平,是政治思想研究的重要著作!──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人陸游有詩說,「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似乎馬克思的現代命運也是如此。儘管後世以他名字命名的「主義」到處流行,但眾說紛紜,一百多年裡,他的思想化身萬千,也許已經離他本意甚遠。陳宜中這本書試圖把凱撒的歸凱撒,把上帝的歸上帝,但剝離附會和直探本源,又是何等艱難的工作! ──葛兆光|復旦大學教授
論析深遠影響世界的革命政治思想發展脈絡
「在耶穌之外,馬克思是20世紀最頻繁被引用的作者,沒有之一。」
1818年,一個新生命誕生於萊茵蘭的古城特里爾。這位最初立志成為詩人的男子,就是20世紀的一股巨大革命力量、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思想家之一──卡爾.馬克思。
研究偉大思想家的重磅之作
費時數年,學者陳宜中個人專著,結合政治理論與思想史研究,緊扣動盪時代背景、思潮洪流,更完整的論析馬克思的政治思想,剖析其重要概念起源、演變,爬梳形塑這位偉大思想家思想的諸多因素。
馬克思如何成為馬克思
從馬克思初次嶄露頭角開始寫起,書中詳細闡述青年黑格爾派為何是其思想的重要參照,論其與時代思潮與思想家,諸如:青年黑格爾派、自由主義、共和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諸如鮑威爾、費爾巴哈、恩格斯等人錯綜交纏的思維碰撞、相互作用,並明晰梳理馬克思重要的無產階級革命論,如何在1843-1844年之間產生?「政治解放」與「人類解放」內涵為何?「唯物史觀」從何而來?他如何在1844年轉向共產╱社會主義,又為何於1848年德國革命時力主締建民主共和國?革命失敗後,他怎樣轉投入政治經濟學批判、積極介入國際工人協會運作?從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乃至馬克思晚期的革命思想變化,及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本書提出一套別開生面的整合性分析。
20世紀之最
說到20世紀最被廣泛傳播的思想家,馬克思當之無愧。他的思想在德國社民黨、蘇共、中共等政治力的強力推送下,或產生截然不同的涵義,或扭曲變形,甚至被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推上教主或門神的高位,但實際探究,會發現這些高度政治化的刻板印象多是「後真相」或「另類事實」。本書試圖撥開籠罩馬克思的迷霧,還其本來面目,並探詢其在多個世代之中為何影響力與魅力始終不墜。
本書特色
★看劇變中的大時代、狂暴搖擺的歐洲政治思潮,如何影響、催生、培育出馬克思。
★清楚論析《資本論》關鍵概念、無產階級革命的源起。
★了解大思想家的思想起源、演變脈絡。
好評推薦
馬克思的傳記何其多,但不值一哂者也何其多。《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是陳宜中教授十年磨一劍之作,必將技驚四座,為往者總結、為來者定調。本書在歷史與理論之間遊走,既有考掘文本的細密工夫,亦有將文本脈絡化的恢弘視野。洋洋數十萬言,讓一個鮮活的馬克思形象躍然紙上:既反資本專制,也反官僚專制。人類解放的出路,在於既超越資本主義的專擅,又超越黨國官僚的蠻橫。──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
展讀此書,不禁回憶起我們那一輩在1980年代解嚴前後,尋覓馬克思主義中英文讀物,開讀書會徹夜研讀的素樸理想主義的初心。本書是一部現代思想巨擘的理念形成史,也是一部社會主義思想史。其動機根據自序,是為了還原馬克思概念之真面目,以凸顯日後被蘇共(列寧、史達林)和中共(毛澤東)刻意混淆和誤用竄改來支持他們的獨裁專制。因此,本書也是解毒之作。我個人非常佩服宜中的知識考古功夫,他掌握了馬克思思想變動的每個轉折點,處處展現細膩而深刻的理解。相信假以時日,當《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被更多專家閱讀評論之後,它將成為華語世界研究馬克思的經典著作。──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克思寫下《共產黨宣言》時,不過是一個30歲左右的「小毛孩」。在他影響世界之前,他的政治觀念如何形成?這是一個何其艱難卻又值得反覆追問的話題,作者知難而上的勇氣令人感佩。閱讀文稿,我印象最深之處有二:一是宜中的公正之心──在對馬克思同情性理解的同時,不文過,不飾非;二是他在豐厚文本與流變歷史之間綿密穿插的能力。由此我們得以重見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旅途。至於馬克思不斷被誤解的歷史命運,究竟是政治家們的機會主義,抑或是其思想邏輯的必然,只能由讀者們去斟酌思考了。──劉瑜|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馬克思主義最吸引人之處不是其綜整人類歷史的科學性,而是批判現實的價值性。本書藉著爬梳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史,把其價值性的核心發掘出來,那就是反專制、反壓迫。年輕的馬克思用共和主義來反對政治的專制與壓迫,成熟的馬克思用共產主義來反對資本的專制與壓迫。然而這個反專制的核心,卻和後來以馬克思之名建立的共產黨專政體制完全對立。本書執簡御繁,用極其流暢的敘事講述馬克思政治思想的發展,一氣呵成,又直指馬克思核心價值與以他為名的黨國體系之間的悖論,令人擊節歎賞。──吳玉山|中央研究院院士
馬克思以其對歷史的見解,在論著中充分體現他對現代社會的反省。他的思想也體現了觀念足以改變歷史的力量。陳宜中教授是中文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權威,他的鉅著精闢地分析了馬克思的思想與生平,是政治思想研究的重要著作!──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人陸游有詩說,「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似乎馬克思的現代命運也是如此。儘管後世以他名字命名的「主義」到處流行,但眾說紛紜,一百多年裡,他的思想化身萬千,也許已經離他本意甚遠。陳宜中這本書試圖把凱撒的歸凱撒,把上帝的歸上帝,但剝離附會和直探本源,又是何等艱難的工作! ──葛兆光|復旦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