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脂粉抹得再厚實,終究會有開裂剝落的一天。」
掌權與被掌權,從帝王到文人的理想與現實剖析
一部深入剖析古代政治、思想與文化的歷史隨筆
以新穎視角和犀利文字評述各時期帝王將相的「治國」之道
▎被凌遲的理想
明朝燕王朱棣武力篡奪姪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後,他凌遲磔殺的,不只是拒寫詔書的「讀書種子」方孝孺,還有建文帝和方孝孺君臣兩人共同的仁政理想。
▎文人不幸文化幸
杜甫說「文章憎命達」,歐陽脩說「詩窮而後工」,王國維說「愁苦之言易巧」,他們是深得其味的。從文學史來看,多數大詩人、大作家,經歷都十分坎坷;一帆風順的人,很難寫出傳世之作
▎一廂情願的理想
士人懷抱理想,不滿現實,寄託強人革故鼎新;梟雄覬覦王權,藉助士人的知識理論和影響力。梟雄的「理想」一旦達成,士人的「理想」也就成了泡影。
把「理想」託付於梟雄,大多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從妾婦之道到婆媳文化
古代社會是等級社會,人人處於等級中的特定地位,除皇帝外,其他的每個人既是「主」又是「奴」──在上級面前是「奴」,在下級面前是「主」。
▎女皇的佛寺旋轉門
武則天通往女皇的道路,既是一條殺人之路,也是一條操弄宗教、編造神話之路。一些研究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前者而忽略了後者。
▎殺與不殺的算計
在朱元璋眼裡,大明如同他與功臣們一起創立的「公司」,他是「董事長」,一同出生入死的功臣則是「以血入股」的股東。朱元璋誅殺功臣,既是為了防止他人覬覦「董事長」之位,也是為了將「公司」變為朱姓一家獨有。
▎古代平反有講究
從「殉節」到「貳臣」,再到「逆臣」,就這樣,乾隆透過三本書對前明降臣進行分類定性,既肯定了忠臣價值觀,又極力避免傷到其統治的合法性,可謂費盡心機,一切以穩固統治為出發點。
▎修史中的徇私作偽
不難理解,古代統治者為了建構統治合法性而修史,最終目的是維護一姓王朝的整體利益;而編撰者徇私造假,只不過是搭了王朝體制的「便車」而已。
▎蜂巢蟻穴的烏托邦
朱元璋雖殫精竭慮、苦心經營,但大明帝國最終仍在民眾的反抗中土崩瓦解。人畢竟是有思想有尊嚴的,妄圖建立蜂巢蟻穴式王國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真相的雙向封鎖
「瞞下」和「欺上」是古代專制政體的顯性特徵:最高統治者對下層封鎖消息,封鎖真相,臣民沒有知情權;官僚對上隱瞞實情,皇帝難以看到底層真相。
▎以編書的名義毀書
禁書與編書兩種手段糅合起來,是一種寓禁於修的特有的文化現象,說明清廷統治者手段的圓熟和精巧。這使不少人只記住了《四庫全書》對儲存古籍的貢獻,卻健忘了乾隆曾經大肆閹割中國文化的罪行。
▎禪讓中的民意包裝
所謂禪位中的「民意」,其實是假民意,與民心無關。它只是陰謀家對「選賢與能」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兩大政治原則的玩弄而已。
▎通貨膨脹的陷阱
通貨膨脹就像罌粟花,一些統治者迷戀於它的美麗,卻忘記了誘惑背後的毒性:或者根本沒人在乎其毒性的大小,或者知道它的毒性,卻自信能夠免疫,不惜飲鴆止渴,從而使自己陷入絕境。
本書特色
作者以其獨到的視角和銳利的文筆深入分析帝王將相的心理與行為、古代政治、思想與文化,文中不僅剖析士人心理的曲折,使讀者能夠對歷史人物的動機與心理有更深層的理解,更精闢概括了傳統文化的多面性。本書文字精湛、論證有力,將引起讀者對歷史的反思與想像,是一部激發思考的歷史隨筆佳作。
掌權與被掌權,從帝王到文人的理想與現實剖析
一部深入剖析古代政治、思想與文化的歷史隨筆
以新穎視角和犀利文字評述各時期帝王將相的「治國」之道
▎被凌遲的理想
明朝燕王朱棣武力篡奪姪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後,他凌遲磔殺的,不只是拒寫詔書的「讀書種子」方孝孺,還有建文帝和方孝孺君臣兩人共同的仁政理想。
▎文人不幸文化幸
杜甫說「文章憎命達」,歐陽脩說「詩窮而後工」,王國維說「愁苦之言易巧」,他們是深得其味的。從文學史來看,多數大詩人、大作家,經歷都十分坎坷;一帆風順的人,很難寫出傳世之作
▎一廂情願的理想
士人懷抱理想,不滿現實,寄託強人革故鼎新;梟雄覬覦王權,藉助士人的知識理論和影響力。梟雄的「理想」一旦達成,士人的「理想」也就成了泡影。
把「理想」託付於梟雄,大多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從妾婦之道到婆媳文化
古代社會是等級社會,人人處於等級中的特定地位,除皇帝外,其他的每個人既是「主」又是「奴」──在上級面前是「奴」,在下級面前是「主」。
▎女皇的佛寺旋轉門
武則天通往女皇的道路,既是一條殺人之路,也是一條操弄宗教、編造神話之路。一些研究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前者而忽略了後者。
▎殺與不殺的算計
在朱元璋眼裡,大明如同他與功臣們一起創立的「公司」,他是「董事長」,一同出生入死的功臣則是「以血入股」的股東。朱元璋誅殺功臣,既是為了防止他人覬覦「董事長」之位,也是為了將「公司」變為朱姓一家獨有。
▎古代平反有講究
從「殉節」到「貳臣」,再到「逆臣」,就這樣,乾隆透過三本書對前明降臣進行分類定性,既肯定了忠臣價值觀,又極力避免傷到其統治的合法性,可謂費盡心機,一切以穩固統治為出發點。
▎修史中的徇私作偽
不難理解,古代統治者為了建構統治合法性而修史,最終目的是維護一姓王朝的整體利益;而編撰者徇私造假,只不過是搭了王朝體制的「便車」而已。
▎蜂巢蟻穴的烏托邦
朱元璋雖殫精竭慮、苦心經營,但大明帝國最終仍在民眾的反抗中土崩瓦解。人畢竟是有思想有尊嚴的,妄圖建立蜂巢蟻穴式王國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真相的雙向封鎖
「瞞下」和「欺上」是古代專制政體的顯性特徵:最高統治者對下層封鎖消息,封鎖真相,臣民沒有知情權;官僚對上隱瞞實情,皇帝難以看到底層真相。
▎以編書的名義毀書
禁書與編書兩種手段糅合起來,是一種寓禁於修的特有的文化現象,說明清廷統治者手段的圓熟和精巧。這使不少人只記住了《四庫全書》對儲存古籍的貢獻,卻健忘了乾隆曾經大肆閹割中國文化的罪行。
▎禪讓中的民意包裝
所謂禪位中的「民意」,其實是假民意,與民心無關。它只是陰謀家對「選賢與能」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兩大政治原則的玩弄而已。
▎通貨膨脹的陷阱
通貨膨脹就像罌粟花,一些統治者迷戀於它的美麗,卻忘記了誘惑背後的毒性:或者根本沒人在乎其毒性的大小,或者知道它的毒性,卻自信能夠免疫,不惜飲鴆止渴,從而使自己陷入絕境。
本書特色
作者以其獨到的視角和銳利的文筆深入分析帝王將相的心理與行為、古代政治、思想與文化,文中不僅剖析士人心理的曲折,使讀者能夠對歷史人物的動機與心理有更深層的理解,更精闢概括了傳統文化的多面性。本書文字精湛、論證有力,將引起讀者對歷史的反思與想像,是一部激發思考的歷史隨筆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