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七年時間旅行,用短短三星期一氣呵成寫成的小說。
「這本書改變了所有人的生命,也包括我自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伯.狄倫
死氣沉沉的人生,再見!
我要離開這個鳥地方,把生命丟到路上流浪!
一部傳奇經典,一種新世代之聲,一本反抗文化的聖經
二次大戰後,最激動人心的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代表作。
西方旅行文學和背包客文化的聖杯、公路電影的原型。
《TIME》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 ~2005年)、美國圖書館廿世紀世界百大小說
本版本特別繪製1947年—1950年凱魯亞克四趟旅行的行經路線地圖。
薩爾是位對文學、爵士樂和女人充滿好奇的年輕作家,他在紐約有一群瘋狂的波希米亞好友,成天談論文藝創作,直到富於熱情與野性的狄恩加入這個圈子,薩爾的生活也面臨轉變契機:他決定追隨狄恩「在路上」的步伐,實現西部之旅的夢想,開啟通往體驗生命以及無限可能的那扇大門。
全書以薩爾第一人稱描述,他與狄恩等人四度驅車橫跨美國大陸,展開一段段混亂而亢奮的旅程。他們漫無目的奔走,在路上體察流浪漢、農民、工人、少數族裔的生活,同時縱情於爵士樂、性愛與藥物,尋找另一種感官境界;在放蕩不安的生活基調之中,他們盡情地燃燒自我與探索世界,獲得絕對的靈魂自由。
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1951年,將近卅歲的凱魯亞克花了短短三星期時間,不眠不休地把自己七年來與友人在公路上浪蕩的故事化為文字。凱魯亞克極力在語言上實驗「自發性文體」;為了避免打斷寫作的思緒,凱魯亞克刻意在書寫時不做隔行、沒有分段,最後成品是一幅長達三十六點五公尺的捲軸。
這部作品寫成後屢遭出版社退稿,凱魯亞克自己修改過多達六種版本之後,才終於在1957年正式出版。這本小說被譽為定義了「垮掉的一代」,凱魯亞克也成了新世代的精神教主,鼓舞著無數年輕人循著他的足跡去找尋人生真義。
【媒體評論】
「在任何一個以追逐浮誇為時尚,因而人們注意力破碎、敏銳性鈍化的年代,此書的藝術真誠性使它的出版得以躋身歷史事件……〔這本小說〕寫得漂亮,多年前凱魯亞克曾將他們的一代命名為『垮世代』,他就是主要化身,此書正是垮世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紐約時報》
「《在路上》於一九五七年出版後,Levi’s牛仔褲多賣了幾兆條,濃縮咖啡機也多賣了一百萬台,並把無數年輕人送上公路浪遊。……垮世代的文學運動來得正是時候……疏離、不安、不滿,早已隱伏在那裡,凱魯亞克的旅途只是將它們指出來而已。」——威廉.布洛斯(《裸體午餐》作者)
「遇見這部小說之後,我就像是車子上的車前燈,迷上了在路上的生活,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都無法離開路上。」——森山大道
在路上:70年來影響所有人的反抗文化經典
作家(Hunter S. Thompson等)、演員、搖滾樂手(Bob Dylan、Jim Morrison、Tom Waits等)、攝影師(Robert Frank、Stephen Shore、森山大道等),都坦言深受Jack Kerouac影響。
垮掉的一代,開啟了六○年代的嬉皮文化與其他反文化……
「這本書改變了所有人的生命,也包括我自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伯.狄倫
死氣沉沉的人生,再見!
我要離開這個鳥地方,把生命丟到路上流浪!
一部傳奇經典,一種新世代之聲,一本反抗文化的聖經
二次大戰後,最激動人心的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代表作。
西方旅行文學和背包客文化的聖杯、公路電影的原型。
《TIME》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 ~2005年)、美國圖書館廿世紀世界百大小說
本版本特別繪製1947年—1950年凱魯亞克四趟旅行的行經路線地圖。
薩爾是位對文學、爵士樂和女人充滿好奇的年輕作家,他在紐約有一群瘋狂的波希米亞好友,成天談論文藝創作,直到富於熱情與野性的狄恩加入這個圈子,薩爾的生活也面臨轉變契機:他決定追隨狄恩「在路上」的步伐,實現西部之旅的夢想,開啟通往體驗生命以及無限可能的那扇大門。
全書以薩爾第一人稱描述,他與狄恩等人四度驅車橫跨美國大陸,展開一段段混亂而亢奮的旅程。他們漫無目的奔走,在路上體察流浪漢、農民、工人、少數族裔的生活,同時縱情於爵士樂、性愛與藥物,尋找另一種感官境界;在放蕩不安的生活基調之中,他們盡情地燃燒自我與探索世界,獲得絕對的靈魂自由。
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1951年,將近卅歲的凱魯亞克花了短短三星期時間,不眠不休地把自己七年來與友人在公路上浪蕩的故事化為文字。凱魯亞克極力在語言上實驗「自發性文體」;為了避免打斷寫作的思緒,凱魯亞克刻意在書寫時不做隔行、沒有分段,最後成品是一幅長達三十六點五公尺的捲軸。
這部作品寫成後屢遭出版社退稿,凱魯亞克自己修改過多達六種版本之後,才終於在1957年正式出版。這本小說被譽為定義了「垮掉的一代」,凱魯亞克也成了新世代的精神教主,鼓舞著無數年輕人循著他的足跡去找尋人生真義。
【媒體評論】
「在任何一個以追逐浮誇為時尚,因而人們注意力破碎、敏銳性鈍化的年代,此書的藝術真誠性使它的出版得以躋身歷史事件……〔這本小說〕寫得漂亮,多年前凱魯亞克曾將他們的一代命名為『垮世代』,他就是主要化身,此書正是垮世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紐約時報》
「《在路上》於一九五七年出版後,Levi’s牛仔褲多賣了幾兆條,濃縮咖啡機也多賣了一百萬台,並把無數年輕人送上公路浪遊。……垮世代的文學運動來得正是時候……疏離、不安、不滿,早已隱伏在那裡,凱魯亞克的旅途只是將它們指出來而已。」——威廉.布洛斯(《裸體午餐》作者)
「遇見這部小說之後,我就像是車子上的車前燈,迷上了在路上的生活,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都無法離開路上。」——森山大道
在路上:70年來影響所有人的反抗文化經典
作家(Hunter S. Thompson等)、演員、搖滾樂手(Bob Dylan、Jim Morrison、Tom Waits等)、攝影師(Robert Frank、Stephen Shore、森山大道等),都坦言深受Jack Kerouac影響。
垮掉的一代,開啟了六○年代的嬉皮文化與其他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