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洋藝術史中,贊助家(Patron)的出現在中世紀,當時西方教會開始委託藝術家設計與興建教堂。此後,贊助家從教會延伸到地方商業家族和王公貴族,他們的角色從單純委託藝術家創作、收藏藝術品到進一步成立學院培育藝術家等。從西方對美術贊助者的演變反觀臺灣藝術史,自清代漢人興建寺廟與宅邸便開始出現藝術贊助家,到日治時期,藝術家接受美術教育並積極參與展覽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在他們背後站立著懷抱理想職志的藝術贊助家,例如黃土水背後有林熊徵與許丙,郭雪湖、李石樵與顏水龍背後有林獻堂,還有許多藝術家背後有楊肇嘉等人。二戰後,隨著現代化政策帶動工業與商業的繁榮,贊助者與收藏家則日益熱絡與型態多樣。這些台灣美術的贊助者不僅在金錢上協助藝術家,更對於藝術家展覽策畫宣傳、生活照顧等各方面提供無私的付出,讓藝術家能夠安心地持續創作。
對於這些美術贊助者,西方很早就有相關研究,反觀台灣則尚未有許多文章探討。本書集結作者自2011年開始陸續於國內各美術專業期刊發表的共11篇專文,按照時代分類為日治時期與二次戰後美術贊助者與台灣美術的紀錄,從日治時期重要的贊助者林獻堂、楊肇嘉、張星建、王井泉一直延伸到二次戰後的中央書局、許鴻源、呂雲麟、鄭順娘等人,從贊助人角度觀看台灣美術史,作者期以多元化視角探討台灣美術史的發展,並提供另一個研究途徑,可望補足美術贊助者在台灣美術史中所缺的珍貴記錄,讓讀者深入了解台灣美術的發展歷程以及贊助者在其中的影響。
對於這些美術贊助者,西方很早就有相關研究,反觀台灣則尚未有許多文章探討。本書集結作者自2011年開始陸續於國內各美術專業期刊發表的共11篇專文,按照時代分類為日治時期與二次戰後美術贊助者與台灣美術的紀錄,從日治時期重要的贊助者林獻堂、楊肇嘉、張星建、王井泉一直延伸到二次戰後的中央書局、許鴻源、呂雲麟、鄭順娘等人,從贊助人角度觀看台灣美術史,作者期以多元化視角探討台灣美術史的發展,並提供另一個研究途徑,可望補足美術贊助者在台灣美術史中所缺的珍貴記錄,讓讀者深入了解台灣美術的發展歷程以及贊助者在其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