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1949年之後臺灣面貌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
經濟凋敝、大學初興、人口暴增、亡國感籠罩、本土意識覺醒……
他們力挽狂瀾,兢兢業業,直到70多年後的今日,臺灣仍受餘澤。
歷史不該忘記,我們更該記得,這些前輩的貢獻和情操。
本書為資深媒體人沈珮君於《聯合報.副刊》「他鄉故鄉」的專欄集結,深入採訪影響臺灣至深且巨各界人士的生平故事。
「臺灣工業之父」尹仲容、臺灣經濟幕後鐵漢葉萬安、領清寒獎學金的臺大校長孫震、基層擢升國際談判人才的蕭萬長、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曾繁城、辦學鞠躬盡瘁的傅斯年、影響臺灣文藝發展的戲曲專家俞大綱、總編輯劉國瑞和新儒家哲學大師牟宗三之間的感人情義、終身「教育工作者」高希均、結晶釉大師孫超、文學大師黃春明、書法藝術家杜忠誥,以及不能或忘的澎湖山東流亡學生和蔣經國稱「有良心的愛國青年」王曉波。他們來自八方,對臺灣經濟、文化及傳承,個人人格精神和貢獻、情操,起到強大的引領作用。
我們對歷史不是淡忘,而是從開始就無知,無知所以無感。典型在夙昔,藉由重回他們身處的時代困境,並領略其奮發圖強的無畏精神,無疑是對現時世代讀者的一記警鐘。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張作錦(前聯合報社長)
洪 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管中閔(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
席慕蓉(散文家、詩人、畫家)
黃 年(聯合報副董事長、前聯合報總主筆)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張譽騰(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項國寧(聯合報執行董事、前聯合報社長)
楊仁烽(前美國世界日報總社長、前臺北經濟日報社長)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蘇 蘅(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賀陳弘(前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作家)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好評推薦(謹依年齡長者先序)
好評推薦
歷史,從長期來看,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認真、努力的人,只會淘汰一些懶惰、無紀律和不道德的人。臺灣的過去和未來,將是《他鄉.故鄉》的註腳。
―—張作錦∣前聯合報社長
學生根本不知道臺灣曾經有過尹仲容、傅斯年等人,因此也就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日子過得比父輩好了這麼多。沈珮君《他鄉.故鄉》正好補上這方面的空白。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此書在南渡時代的脈絡下書寫不同人物的生平;他們的經歷各異,卻隱隱有著一個共通基調,就是「無私」。……書中故事就更令人驚嘆,也讓人低迴不已。
―—管中閔∣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
珮君的筆,帶領著讀者進入一個大氣浩然卻又溫暖親切的世界……真正讓我們陷入並且同其悲喜的,只是因為文字中無可否認的真誠!
―—席慕蓉∣散文家、詩人、畫家
本書的精髓,不僅表彰傳主們的社會功業,更在呈現他們人格的能量。可說是一本「苦孩子們最後改變了自己的苦人生並改善了苦國家、苦社會的故事」。
―—黃 年∣聯合報副董事長、前聯合報總主筆
珮君的文章展現了人物寫作的特有魅力,能從每個生命中看到時代的面貌。彰顯人性中堅毅、忍耐、不屈、努力、圓融、善良等特質,正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養分。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本書是一本另類的臺灣近代史,⋯⋯作者爬梳史料上下求索,佐以豐富訪談和精彩對話,除了謳歌英雄行誼之外,還有哀悼、惋惜和輓歌的文學意味。
―—張譽騰∣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作者描繪了那一代知識分子及藝術工作者留下的積極貢獻。此書對那些人、對作者,都是困境中的突圍,對我們這個時代深具啟發。
―—項國寧∣聯合報執行董事、前聯合報社長
珮君用誠懇的筆,刻劃出多位臺灣不同領域的開創性人物。蕙質蘭心的珮君,用她細膩的筆觸,解鎖不同類型傳主的記憶深處,和對臺灣這片土地的熱愛。
―—楊仁烽∣前美國世界日報總社長、前臺北經濟日報社長
資深媒體人沈珮君致力發掘史詩般大敘事中的細節,訴說真實感人的史實與故事。身為山東流亡學生第二代,對於作者的用心與成果,表達由衷的敬意與謝意。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珮君處處展現對「人」的熱愛。在浩大的資料蒐集過程中,遍閱人物傳記和文獻,就像是和每個人物交遊一樣。本書應該多推薦給年輕人,作為經典讀物。
―—蘇 蘅∣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這是一部與時間賽跑的書,攔截即將流失的珍貴史料。沈珮君以雄健的文筆,帶引我們回首艱難的時代,認識那些無比堅定的靈魂!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作家
經濟凋敝、大學初興、人口暴增、亡國感籠罩、本土意識覺醒……
他們力挽狂瀾,兢兢業業,直到70多年後的今日,臺灣仍受餘澤。
歷史不該忘記,我們更該記得,這些前輩的貢獻和情操。
本書為資深媒體人沈珮君於《聯合報.副刊》「他鄉故鄉」的專欄集結,深入採訪影響臺灣至深且巨各界人士的生平故事。
「臺灣工業之父」尹仲容、臺灣經濟幕後鐵漢葉萬安、領清寒獎學金的臺大校長孫震、基層擢升國際談判人才的蕭萬長、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曾繁城、辦學鞠躬盡瘁的傅斯年、影響臺灣文藝發展的戲曲專家俞大綱、總編輯劉國瑞和新儒家哲學大師牟宗三之間的感人情義、終身「教育工作者」高希均、結晶釉大師孫超、文學大師黃春明、書法藝術家杜忠誥,以及不能或忘的澎湖山東流亡學生和蔣經國稱「有良心的愛國青年」王曉波。他們來自八方,對臺灣經濟、文化及傳承,個人人格精神和貢獻、情操,起到強大的引領作用。
我們對歷史不是淡忘,而是從開始就無知,無知所以無感。典型在夙昔,藉由重回他們身處的時代困境,並領略其奮發圖強的無畏精神,無疑是對現時世代讀者的一記警鐘。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張作錦(前聯合報社長)
洪 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管中閔(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
席慕蓉(散文家、詩人、畫家)
黃 年(聯合報副董事長、前聯合報總主筆)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張譽騰(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項國寧(聯合報執行董事、前聯合報社長)
楊仁烽(前美國世界日報總社長、前臺北經濟日報社長)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蘇 蘅(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賀陳弘(前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作家)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好評推薦(謹依年齡長者先序)
好評推薦
歷史,從長期來看,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認真、努力的人,只會淘汰一些懶惰、無紀律和不道德的人。臺灣的過去和未來,將是《他鄉.故鄉》的註腳。
―—張作錦∣前聯合報社長
學生根本不知道臺灣曾經有過尹仲容、傅斯年等人,因此也就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日子過得比父輩好了這麼多。沈珮君《他鄉.故鄉》正好補上這方面的空白。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此書在南渡時代的脈絡下書寫不同人物的生平;他們的經歷各異,卻隱隱有著一個共通基調,就是「無私」。……書中故事就更令人驚嘆,也讓人低迴不已。
―—管中閔∣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
珮君的筆,帶領著讀者進入一個大氣浩然卻又溫暖親切的世界……真正讓我們陷入並且同其悲喜的,只是因為文字中無可否認的真誠!
―—席慕蓉∣散文家、詩人、畫家
本書的精髓,不僅表彰傳主們的社會功業,更在呈現他們人格的能量。可說是一本「苦孩子們最後改變了自己的苦人生並改善了苦國家、苦社會的故事」。
―—黃 年∣聯合報副董事長、前聯合報總主筆
珮君的文章展現了人物寫作的特有魅力,能從每個生命中看到時代的面貌。彰顯人性中堅毅、忍耐、不屈、努力、圓融、善良等特質,正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養分。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本書是一本另類的臺灣近代史,⋯⋯作者爬梳史料上下求索,佐以豐富訪談和精彩對話,除了謳歌英雄行誼之外,還有哀悼、惋惜和輓歌的文學意味。
―—張譽騰∣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作者描繪了那一代知識分子及藝術工作者留下的積極貢獻。此書對那些人、對作者,都是困境中的突圍,對我們這個時代深具啟發。
―—項國寧∣聯合報執行董事、前聯合報社長
珮君用誠懇的筆,刻劃出多位臺灣不同領域的開創性人物。蕙質蘭心的珮君,用她細膩的筆觸,解鎖不同類型傳主的記憶深處,和對臺灣這片土地的熱愛。
―—楊仁烽∣前美國世界日報總社長、前臺北經濟日報社長
資深媒體人沈珮君致力發掘史詩般大敘事中的細節,訴說真實感人的史實與故事。身為山東流亡學生第二代,對於作者的用心與成果,表達由衷的敬意與謝意。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珮君處處展現對「人」的熱愛。在浩大的資料蒐集過程中,遍閱人物傳記和文獻,就像是和每個人物交遊一樣。本書應該多推薦給年輕人,作為經典讀物。
―—蘇 蘅∣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這是一部與時間賽跑的書,攔截即將流失的珍貴史料。沈珮君以雄健的文筆,帶引我們回首艱難的時代,認識那些無比堅定的靈魂!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