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500 社會科學類 > 574 各國政治 > 裂變中國:冷戰、霸權秩序與兩岸外交
圖書十大分類 > 500 社會科學類 > 574 各國政治 > 裂變中國:冷戰、霸權秩序與兩岸外交
裂變中國:冷戰、霸權秩序與兩岸外交
裂變中國:冷戰、霸權秩序與兩岸外交
作者: 蔡東杰
出版社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2024-08-09
語言:中文
ISBN:9786267457009
裝訂:精裝
定價48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中國三部曲 THE CHINA TRILOGY
隨著中國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我們既須探究其內涵,更需要積極尋找更有意義的客觀切入點,纔能深入理解其未來前景。
本系列將透過兩千年、四百年、一百年之不同長度視野,由「大歷史」角度重構中國歷史進程。

本書即為此系列之第三部,將目光拉至最近的過去,兩岸關係雖是中國問題核心所在,實則卻僅是全球結構下的因變數。本書將嘗試解析以下疑惑:究竟冷戰如何奠下當前兩岸互動之基礎?以美國為中心的冷戰秩序又如何影響其間曲折起伏?我們又應如何放眼未來?


回首對峙七十年,聚焦關鍵歷史轉捩點
從全球宏觀視野切入,展望兩岸現在與未來

二十世紀世界革命浪潮為當代中國帶來何種影響?
兩岸分裂之變局為所謂中國帶來何種全新挑戰?
中國如何在新結構中完成自我重構並重新思索未來?
我們該如何看待並評估今日中國之全球影響?

起自一九四九年之中國外交史(或兩岸之對外關係)所以具有特殊性,至少直到二十世紀末為止,原因主要來自兩岸之間因競逐單一主權與正統性所引發的對立、衝突與相互牽制。儘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承緒中國自清季以來的國際弱勢地位,此期間之衝突緣由,最初雖基於不同政治團體為爭取統治權所致,外部因素(特別是若干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強權國家)所佔之關鍵地位實不容忽視。

隔海相望七十年,除了就是兩岸關係,還能從甚麼角度脈絡來觀察?與兩岸分治同時開展的全球冷戰,提供了何種時代背景?作為戰後雙強,美國與蘇聯的對抗又扮演何種角色?隨著冷戰終結,兩岸面對的又是甚麼樣新結構?本書將透過若干關鍵轉折,娓娓細數這一段漫長曲折之歷史進程。


列寧(Vladimir Lenin):
到歐洲去的捷徑,是經過北京和加爾各答。

羅素(Bertrand Russell):
既然中國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因而即使中國人不對其他國家人民產生影響,中國問題本身也是個意義深遠的問題。

杜魯門(Harry Truman):
除非我們強烈支持中國,否則蘇聯將在遠東取代日本的地位。

毛澤東(Mao Zedong):
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

尼克森(Richard Nixon):
美國的任何亞洲政策,都必須切實掌握中共存在的事實。從長遠觀點看來,不能永遠讓中共隔離於國際社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