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重返佛洛伊德,重新理解佛洛伊德
所有重要的事件都銘記或鐫刻在心中的某個地方,我們的任務是要找到通達它們的方法。
在當代心理學或精神醫學的主流氛圍中,佛洛伊德似乎顯得格格不入。教科書中,他的理論往往僅作為心理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被簡略提及;臨床現場,腦化學、遺傳學研究提供了生物學方面的解釋,認知行為療法和藥物治療往往成為醫師及病人首選。與此同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正在改變心理健康服務的面貌,個體化的演算法似乎可以取代深度的個案分析,甚至試圖根據個人的基因組成來預測和治療心理問題。
佛洛伊德深入探索個人歷史、重視主觀經驗、需要長期投入的方法,看起來是一種過於奢侈、甚至過時的做法。
然而,神經科學最新研究提出不一樣的見解。研究者結合神經科學與精神分析,探討情感的核心地位,提醒我們真正的智能和意識可能需要超越純粹的資訊處理,深入情感和主觀經驗的層面。至於如何深入?或許就是當代臨床工作者需要「重返佛洛伊德」,重新閱讀、重新理解的課題。
+++++
當佛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說「話語最初是魔法……即使到了今天,話語仍保留了許多它們古老的魔力」時,並不是在故弄玄虛,而是要他的聽眾,包括精神分析的學徒們,深刻地去體察所謂「話語的魔力」(the magic of words)這件事情在精神分析經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布魯斯・芬克是當代備受讚譽的拉岡代言人,也是佛洛伊德最佳的詮釋者。在本書中,他將佛洛伊德視為一位臨床工作者,將佛洛伊德理論視為他在治療病人近五十載的過程中,為了處理不斷遇到的問題,所發展出的一系列理論及實務做法。《在診間遇見佛洛伊德》以一種非常實用的方式介紹佛洛伊德,提供了大量來自日常生活和臨床實踐的例子,證明佛洛伊德思想的深刻見解和持續存在的價值。書中也將佛洛伊德許多基本概念——例如抑制、隔離、移置、焦慮、情感、自由聯想、重複、強迫症和願望滿足——置於臨床脈絡,實際呼應第一線工作者所面臨的個案。
對實務工作者來說,無意識可說是佛洛伊德最重要的理論貢獻,本書第一章和第二章透過佛洛伊德如何構想出無意識的存在,討論其作品最根本的基礎,以及他和布洛伊爾一開始治療的那些病人。第三章從解釋佛洛伊德如何釋夢,延伸至臨床上如何詮釋病人的夢境,以及如何處理口誤、失誤動作等,人們經常「失手」犯下的「錯誤」。第四章和第五章討論兩種佛洛伊德談過且最常見的診斷結構:強迫症(obsession)及歇斯底里(hysteria)。第六章和第七章除了總結佛洛伊德對於症狀形成之過程及原因的各種考量,也討論自佛洛伊德的時代以降,精神分析及精神醫學的發展。
「芬克的工作提醒我們,真正的『重返佛洛伊德』不是將其思想視為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活潑的、能夠與當代臨床經驗不斷對話的思想風格。透過這種方式,芬克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本介紹佛洛伊德理論的入門書,更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重新發掘並應用佛洛伊德思想的精髓。」——彭榮邦,本書導讀
「情感可能漂移、附著到其他對象上(與它們形成『錯誤連結』)、變形成焦慮,或甚至變成相反的情感,但是情感本身不會受到抑制,不會變成無意識的。假設我們知道如何尋找情感,我們總是會在人們生命某處看見它的蹤影。……讓分析者鉅細靡遺地講述生命中的痛苦事件是我們的最佳對策,可以將令分析者痛苦/煩惱的情感與引發這些情感的初始事件、還有隨後所有的相關念頭連結起來。還有,幫助分析者針對過去及現在的事件、闖入性念頭、令人費解的反應、夢、口誤及幻想做自由聯想,也讓我們得以藉此把分析者生活裡『難以理解』的經驗,和參與其建構的情感關聯起來。」
推薦人
吳易澄,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
宋文里,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澳門城市大學博導
沈志中,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周仁宇,精神科醫師、人類學博士
各界好評
無論精神醫療的實作範式如何演進,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始終沒有過時,並且能成為治療室裡任何關係的註解。有別於逐篇閱讀傳統經典,這本書將分析理論重新整理歸納,提供了當代臨床工作者有力的技術指南。──吳易澄
芬克是一位拉岡派的精神分析師,他寫了一系列著作來詮釋拉岡,最後他深得拉岡的精髓,對讀者說:你們可說自己是拉岡派,但我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佛洛伊德派──他以一本晚近作品來驗證自己重返佛洛伊德。而佛洛伊德除了奠定古典派的基礎之外,在一世紀之後更令人好奇的是未來派的佛洛伊德。芬克也許正在透露這種未來派的端倪。──宋文里
在本書中,芬克循著拉岡的指引,以結構而非症狀的觀點重新閱讀了朵拉(歇斯底里結構)與鼠人(強迫症結構),並從當代的精神醫學、藥物治療、行為治療與心理治療的角度去反思這些案例對我們的啟發。──沈志中
在本書之前,還沒有一本為臨床工作者所寫的、嚴謹的英文版佛洛伊德導論。布魯斯・芬克不僅為那些從事談話治療的人寫了一本出色的指南,還成功地在諮商室裡創造了一種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書中理論呼應了每位臨床治療者的日常實踐,為佛洛伊德的當代意義提出真正有說服力的解釋。芬克在本書中並不歌功頌德,而是寬厚卻帶有批判性地閱讀佛洛伊德。這本書不僅適合臨床工作者,也同樣適合任何一位試圖理解佛洛伊德理論和實踐的人。──Darian Leader,倫敦佛洛伊德分析與研究中心精神分析師
對於眾多身處第一線、有理想有抱負的臨床工作者而言,布魯斯・芬克的《在診間遇見佛洛伊德》是一本內容豐富、令人耳目一新,且著重臨床技術的著作。本書以對佛洛伊德文本的仔細閱讀(受拉岡的啟發),同時以易於理解的方式闡述佛洛伊德的技術,讓讀者得以透過佛洛伊德的思考來發展靈活、高度適用的臨床技能。──Amy Taylor,臨床心理學家
長期以來,布魯斯・芬克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拉岡著作的重要權威之一。他在本書中以真正的拉岡式風格,確立了自己作為佛洛伊德主義者的地位。芬克以其標誌性的風格──引人入勝、內容豐富、清晰而非還原──巧妙地引導讀者閱讀佛洛伊德主要著作,重點是佛洛伊德的理論概念對於當今實踐者的臨床意義。──Stephanie Swales,達拉斯大學心理學系
所有重要的事件都銘記或鐫刻在心中的某個地方,我們的任務是要找到通達它們的方法。
在當代心理學或精神醫學的主流氛圍中,佛洛伊德似乎顯得格格不入。教科書中,他的理論往往僅作為心理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被簡略提及;臨床現場,腦化學、遺傳學研究提供了生物學方面的解釋,認知行為療法和藥物治療往往成為醫師及病人首選。與此同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正在改變心理健康服務的面貌,個體化的演算法似乎可以取代深度的個案分析,甚至試圖根據個人的基因組成來預測和治療心理問題。
佛洛伊德深入探索個人歷史、重視主觀經驗、需要長期投入的方法,看起來是一種過於奢侈、甚至過時的做法。
然而,神經科學最新研究提出不一樣的見解。研究者結合神經科學與精神分析,探討情感的核心地位,提醒我們真正的智能和意識可能需要超越純粹的資訊處理,深入情感和主觀經驗的層面。至於如何深入?或許就是當代臨床工作者需要「重返佛洛伊德」,重新閱讀、重新理解的課題。
+++++
當佛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說「話語最初是魔法……即使到了今天,話語仍保留了許多它們古老的魔力」時,並不是在故弄玄虛,而是要他的聽眾,包括精神分析的學徒們,深刻地去體察所謂「話語的魔力」(the magic of words)這件事情在精神分析經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布魯斯・芬克是當代備受讚譽的拉岡代言人,也是佛洛伊德最佳的詮釋者。在本書中,他將佛洛伊德視為一位臨床工作者,將佛洛伊德理論視為他在治療病人近五十載的過程中,為了處理不斷遇到的問題,所發展出的一系列理論及實務做法。《在診間遇見佛洛伊德》以一種非常實用的方式介紹佛洛伊德,提供了大量來自日常生活和臨床實踐的例子,證明佛洛伊德思想的深刻見解和持續存在的價值。書中也將佛洛伊德許多基本概念——例如抑制、隔離、移置、焦慮、情感、自由聯想、重複、強迫症和願望滿足——置於臨床脈絡,實際呼應第一線工作者所面臨的個案。
對實務工作者來說,無意識可說是佛洛伊德最重要的理論貢獻,本書第一章和第二章透過佛洛伊德如何構想出無意識的存在,討論其作品最根本的基礎,以及他和布洛伊爾一開始治療的那些病人。第三章從解釋佛洛伊德如何釋夢,延伸至臨床上如何詮釋病人的夢境,以及如何處理口誤、失誤動作等,人們經常「失手」犯下的「錯誤」。第四章和第五章討論兩種佛洛伊德談過且最常見的診斷結構:強迫症(obsession)及歇斯底里(hysteria)。第六章和第七章除了總結佛洛伊德對於症狀形成之過程及原因的各種考量,也討論自佛洛伊德的時代以降,精神分析及精神醫學的發展。
「芬克的工作提醒我們,真正的『重返佛洛伊德』不是將其思想視為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活潑的、能夠與當代臨床經驗不斷對話的思想風格。透過這種方式,芬克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本介紹佛洛伊德理論的入門書,更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重新發掘並應用佛洛伊德思想的精髓。」——彭榮邦,本書導讀
「情感可能漂移、附著到其他對象上(與它們形成『錯誤連結』)、變形成焦慮,或甚至變成相反的情感,但是情感本身不會受到抑制,不會變成無意識的。假設我們知道如何尋找情感,我們總是會在人們生命某處看見它的蹤影。……讓分析者鉅細靡遺地講述生命中的痛苦事件是我們的最佳對策,可以將令分析者痛苦/煩惱的情感與引發這些情感的初始事件、還有隨後所有的相關念頭連結起來。還有,幫助分析者針對過去及現在的事件、闖入性念頭、令人費解的反應、夢、口誤及幻想做自由聯想,也讓我們得以藉此把分析者生活裡『難以理解』的經驗,和參與其建構的情感關聯起來。」
推薦人
吳易澄,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
宋文里,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澳門城市大學博導
沈志中,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周仁宇,精神科醫師、人類學博士
各界好評
無論精神醫療的實作範式如何演進,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始終沒有過時,並且能成為治療室裡任何關係的註解。有別於逐篇閱讀傳統經典,這本書將分析理論重新整理歸納,提供了當代臨床工作者有力的技術指南。──吳易澄
芬克是一位拉岡派的精神分析師,他寫了一系列著作來詮釋拉岡,最後他深得拉岡的精髓,對讀者說:你們可說自己是拉岡派,但我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佛洛伊德派──他以一本晚近作品來驗證自己重返佛洛伊德。而佛洛伊德除了奠定古典派的基礎之外,在一世紀之後更令人好奇的是未來派的佛洛伊德。芬克也許正在透露這種未來派的端倪。──宋文里
在本書中,芬克循著拉岡的指引,以結構而非症狀的觀點重新閱讀了朵拉(歇斯底里結構)與鼠人(強迫症結構),並從當代的精神醫學、藥物治療、行為治療與心理治療的角度去反思這些案例對我們的啟發。──沈志中
在本書之前,還沒有一本為臨床工作者所寫的、嚴謹的英文版佛洛伊德導論。布魯斯・芬克不僅為那些從事談話治療的人寫了一本出色的指南,還成功地在諮商室裡創造了一種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書中理論呼應了每位臨床治療者的日常實踐,為佛洛伊德的當代意義提出真正有說服力的解釋。芬克在本書中並不歌功頌德,而是寬厚卻帶有批判性地閱讀佛洛伊德。這本書不僅適合臨床工作者,也同樣適合任何一位試圖理解佛洛伊德理論和實踐的人。──Darian Leader,倫敦佛洛伊德分析與研究中心精神分析師
對於眾多身處第一線、有理想有抱負的臨床工作者而言,布魯斯・芬克的《在診間遇見佛洛伊德》是一本內容豐富、令人耳目一新,且著重臨床技術的著作。本書以對佛洛伊德文本的仔細閱讀(受拉岡的啟發),同時以易於理解的方式闡述佛洛伊德的技術,讓讀者得以透過佛洛伊德的思考來發展靈活、高度適用的臨床技能。──Amy Taylor,臨床心理學家
長期以來,布魯斯・芬克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拉岡著作的重要權威之一。他在本書中以真正的拉岡式風格,確立了自己作為佛洛伊德主義者的地位。芬克以其標誌性的風格──引人入勝、內容豐富、清晰而非還原──巧妙地引導讀者閱讀佛洛伊德主要著作,重點是佛洛伊德的理論概念對於當今實踐者的臨床意義。──Stephanie Swales,達拉斯大學心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