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者》在2014年香港爆發佔領中環社會運動時成立,以18世紀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政治小冊子為模仿對象,持續以出版刊物的形式來思考社會運動跟公民社會的種種議題,扮演著知識份子反省與論政的平台,還有文化知識生產的資料庫。
2024年,《燃燈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從政治經濟史到生態政治學,再到離散倫理都一一涉獵,繼續面對時代的新挑戰,努力在新的媒介尋求更多可能,以普及不同批判理念和知識、學習在數位時代中撒種,將觀念跟當代的歷史新條件相互觀照,照出新的政治閱讀進路。
為了能讓資料庫中的文章得到第二段生命,「燃燈者」用心蒐集並出版十週年紀念文集,選擇以「政治的承諾」為主書名,除了向漢娜.鄂蘭致敬以外,也傳達出本書內容圍繞「政治」議題,卻不僅僅限於狹義政治的理念。透過政治的書寫、政治的理論、政治的閱讀、政治的危機、政治的文藝等五個選輯,本書不僅回顧經典的政治與哲學理論,剖析如馬基維利、康德、費希特、鄂蘭、桑塔格等人的思想,也在時刻變化的香港時局與全球趨勢中,關注理論實踐的現實條件,在當前政治經濟格局下的權力關係和解放可能。
政治無所不在,舉凡書寫、閱讀、社會觀察與批判乃至文藝創作,無一不政治。而見證地緣衝突、世界轉向的《燃燈者》,則期待可以發揮理念與政治運動的互倚不倒的關係,讓理念能真正回復其生命力,化成政治抗爭的底蘊和力量。
本書特色
《燃燈者》扮演知識份子反省與論政的平台以及文化知識生產的資料庫已屆十週年,立足於經典之上書寫當代,並輔以社會運動的實踐,觀照出新時代的政治與哲學理論。
各界推薦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前哲學系主任)
陳劍青(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員、大專院校講師)
蕭育和(哲學學者、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024年,《燃燈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從政治經濟史到生態政治學,再到離散倫理都一一涉獵,繼續面對時代的新挑戰,努力在新的媒介尋求更多可能,以普及不同批判理念和知識、學習在數位時代中撒種,將觀念跟當代的歷史新條件相互觀照,照出新的政治閱讀進路。
為了能讓資料庫中的文章得到第二段生命,「燃燈者」用心蒐集並出版十週年紀念文集,選擇以「政治的承諾」為主書名,除了向漢娜.鄂蘭致敬以外,也傳達出本書內容圍繞「政治」議題,卻不僅僅限於狹義政治的理念。透過政治的書寫、政治的理論、政治的閱讀、政治的危機、政治的文藝等五個選輯,本書不僅回顧經典的政治與哲學理論,剖析如馬基維利、康德、費希特、鄂蘭、桑塔格等人的思想,也在時刻變化的香港時局與全球趨勢中,關注理論實踐的現實條件,在當前政治經濟格局下的權力關係和解放可能。
政治無所不在,舉凡書寫、閱讀、社會觀察與批判乃至文藝創作,無一不政治。而見證地緣衝突、世界轉向的《燃燈者》,則期待可以發揮理念與政治運動的互倚不倒的關係,讓理念能真正回復其生命力,化成政治抗爭的底蘊和力量。
本書特色
《燃燈者》扮演知識份子反省與論政的平台以及文化知識生產的資料庫已屆十週年,立足於經典之上書寫當代,並輔以社會運動的實踐,觀照出新時代的政治與哲學理論。
各界推薦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前哲學系主任)
陳劍青(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員、大專院校講師)
蕭育和(哲學學者、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