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900 藝術類 > 966 織品服飾工藝美術 >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圖書十大分類 > 900 藝術類 > 966 織品服飾工藝美術 >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作者: 蔡承豪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24-11-26
語言:中文
ISBN:9789862944158
裝訂:平裝
定價45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
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
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
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色彩,是人們傳情達意的重要外顯媒介,並且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實際展現。打開大家的衣櫥,即可見代表個人特色的各色服飾。而走在街上,穿梭的人群則以各種色彩呈現對自身的情緒與情感。在各種民族活動當中,大塊的色彩更是直接揭示一地文化的重要指標。

17世紀開始,臺灣在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規劃下,開啟了藍染作物的經營。之後即便歷經政權轉換,仍在臺灣人的戮力經營下,成為一個遍及臺灣多數平原及淺山地帶的重要產業。大臺北地區因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更是藍靛染料的重要生產中心,興盛的泥藍(mud indigo)輸出與染坊的染色事業,多方面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曾幾何時,在化學染料的衝擊下,藍靛產業逐漸失落,近期,在「一鄉鎮一特色」的推動下,以地方記憶與文化工藝的身分重回大眾眼前。本書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期能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1.全面剖析臺灣藍靛產業的過去與現在。
2.解析藍靛的製作方式。
3.回望藍染曾經在臺灣的重要性。
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時間的跨度很大,從17世紀一直拉到現在,在藍靛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當然給本地政經與技術變化帶來影響,而本書都能清楚地爬梳、清晰地闡述。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描述跨越兩世紀無名小農藍戶的生產情形,為台灣眾多藍靛產地聚落和發展變遷,舖列出清晰的軌跡。
──馬芬妹(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