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高砂義勇隊,及台灣文學在這方面的空白,
我竟如英靈附身,脫口而出:「我將為台灣高砂寫史詩!」
一馬既出,所有必然、偶然澎湃而至!
我決定餘生為此全力以赴矣!──吳錦發
緣於家族背景和個人生命經驗的「必然」,奇妙幻遇「偶然」機緣,幽微一線,魂牽夢縈,吳錦發冥冥中註定是要寫下這部《高砂》史詩的。
二戰中,日本軍國的擴張南進,終於在1941年底引爆太平洋戰爭,我們殖民地台灣也無可避免地捲進了戰局,無數台灣人成為日本軍伕及特別志願兵。為因應南方叢林作戰,從1942年到1943年間,日本政府更徵召台灣高砂部落青年精英組成「高砂義勇隊」,前後共有七個梯次近4000人的高砂義勇開赴南洋戰場,與美澳聯軍展開殊死戰。
吳錦發這部《高砂》史詩,主要是以第五回的高砂義勇軍為主體,因為這支受過「專門游擊作戰訓練」的鬼影兵隊,其出身正是吳錦發所心電召應的屏東排灣、魯凱族場域。吳錦發聚焦以魯凱青年庫里、卡魯庫、希熙里為主角,一路舖陳他們從出征到最終幸得歸鄉的實況場景,每個篇章都有如動感的寫真畫面,留下一部激昂躍動又綿遠悠長的紀事史詩。
最特別的是,吳錦發在字裡行間,似乎有意隱示高砂之為高砂的「高砂道」,傳遞「高砂道」的傳統氛圍和精神意旨。但何謂「高砂道」?有人確是要存疑甚至鄙夷的,那又何妨?反正吳錦發就是要告訴你:「高砂道」其實正是亙古永恆傲岸存在著的,不信嗎?讀一讀這部《高砂》史詩就知道了。
【專文盛讚推薦】
李筱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榮譽教授)
台邦‧撒沙勒(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
胡長松(金鼎獎、吳三連文學獎得主)
我竟如英靈附身,脫口而出:「我將為台灣高砂寫史詩!」
一馬既出,所有必然、偶然澎湃而至!
我決定餘生為此全力以赴矣!──吳錦發
緣於家族背景和個人生命經驗的「必然」,奇妙幻遇「偶然」機緣,幽微一線,魂牽夢縈,吳錦發冥冥中註定是要寫下這部《高砂》史詩的。
二戰中,日本軍國的擴張南進,終於在1941年底引爆太平洋戰爭,我們殖民地台灣也無可避免地捲進了戰局,無數台灣人成為日本軍伕及特別志願兵。為因應南方叢林作戰,從1942年到1943年間,日本政府更徵召台灣高砂部落青年精英組成「高砂義勇隊」,前後共有七個梯次近4000人的高砂義勇開赴南洋戰場,與美澳聯軍展開殊死戰。
吳錦發這部《高砂》史詩,主要是以第五回的高砂義勇軍為主體,因為這支受過「專門游擊作戰訓練」的鬼影兵隊,其出身正是吳錦發所心電召應的屏東排灣、魯凱族場域。吳錦發聚焦以魯凱青年庫里、卡魯庫、希熙里為主角,一路舖陳他們從出征到最終幸得歸鄉的實況場景,每個篇章都有如動感的寫真畫面,留下一部激昂躍動又綿遠悠長的紀事史詩。
最特別的是,吳錦發在字裡行間,似乎有意隱示高砂之為高砂的「高砂道」,傳遞「高砂道」的傳統氛圍和精神意旨。但何謂「高砂道」?有人確是要存疑甚至鄙夷的,那又何妨?反正吳錦發就是要告訴你:「高砂道」其實正是亙古永恆傲岸存在著的,不信嗎?讀一讀這部《高砂》史詩就知道了。
【專文盛讚推薦】
李筱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榮譽教授)
台邦‧撒沙勒(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
胡長松(金鼎獎、吳三連文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