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想到《華嚴經》的一段話:「願一切眾生,得智藏身,於不死界,而得自在。願一切眾生,得寶海身,見皆獲益,無空過者。願一切眾生,得虛空身,世間惱患,無能染著。」所以他第一願——希望眾生有智慧,得自在。第二願——希望眾生有法寶,得利益。第三願——希望眾生有空心,得無惱。因此成為他寫本書的緣起。
面對人生的苦、空、無常,作者說「若不修行,痛苦肯定不會自己停止。」,然而如何修行呢? 作者又說「如果沒有師父的指引,就像盲人摸象,同時會走很多的冤枉路,怎麼繞,也無法到達目地。」所以,一定要有上師。這本書就是一位實修成就具德慈心的上師,引導讀者如何從一個「無明」的自己走向「明」的境界,又如何去領受「智慧」佛性的教法,並如何如實的修持這個教法,最後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過程。
本書雖然作者認為是對於凡塵中的你我小小叮嚀,卻是對讀者殷切的呼籲、大大的警示,切莫輕忽。
面對人生的苦、空、無常,作者說「若不修行,痛苦肯定不會自己停止。」,然而如何修行呢? 作者又說「如果沒有師父的指引,就像盲人摸象,同時會走很多的冤枉路,怎麼繞,也無法到達目地。」所以,一定要有上師。這本書就是一位實修成就具德慈心的上師,引導讀者如何從一個「無明」的自己走向「明」的境界,又如何去領受「智慧」佛性的教法,並如何如實的修持這個教法,最後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過程。
本書雖然作者認為是對於凡塵中的你我小小叮嚀,卻是對讀者殷切的呼籲、大大的警示,切莫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