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活動在空間的分布呈現不均的狀態?
為什麼城市愈大,勞工的薪資也愈高?
為什麼許多國家或區域的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長久且巨大的差距?
⊙循序漸進介紹各種模型架構,系統化歸納各特點與差異。
⊙詳細說明相關理論的複雜數學推導過程,有效引導初學者理解。
⊙深入探究城鄉形成的因素、城市內的經濟活動分布、土地與住宅對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影響、生產力不同的廠商在空間移動的順序與分布、廠商聚集與經濟成長的關係等。
Florida(2017)使用夜間影像發現,全球最大的681個城市有24%的世界人口,占全球總支出60%。在美國,20個城市的GDP占全國50%。在臺灣,6個直轄市在2016年全年生產總額占全國約76%,就業人口也占全國約77%。
空間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與地理學的跨領域學科,其涵蓋的範疇包含國際貿易、經濟地理、區域經濟學、都市經濟學等領域,主要關心的議題如:
在市場機制運作下城市為何會出現?
建設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是否有助於減少跨空間的不平等?
為什麼大城市的勞工薪資比小城市更高?
為什麼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難以拉近?
本書將空間經濟分為三大議題:經濟活動分布不均、異質性生產力廠商的空間移動順序與分布、新經濟地理與經濟成長,依據議題介紹相關理論和模型架構,說明完整、詳細,適合研究空間經濟、區域經濟或新經濟地理的讀者一齊探討。
為什麼城市愈大,勞工的薪資也愈高?
為什麼許多國家或區域的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長久且巨大的差距?
⊙循序漸進介紹各種模型架構,系統化歸納各特點與差異。
⊙詳細說明相關理論的複雜數學推導過程,有效引導初學者理解。
⊙深入探究城鄉形成的因素、城市內的經濟活動分布、土地與住宅對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影響、生產力不同的廠商在空間移動的順序與分布、廠商聚集與經濟成長的關係等。
Florida(2017)使用夜間影像發現,全球最大的681個城市有24%的世界人口,占全球總支出60%。在美國,20個城市的GDP占全國50%。在臺灣,6個直轄市在2016年全年生產總額占全國約76%,就業人口也占全國約77%。
空間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與地理學的跨領域學科,其涵蓋的範疇包含國際貿易、經濟地理、區域經濟學、都市經濟學等領域,主要關心的議題如:
在市場機制運作下城市為何會出現?
建設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是否有助於減少跨空間的不平等?
為什麼大城市的勞工薪資比小城市更高?
為什麼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難以拉近?
本書將空間經濟分為三大議題:經濟活動分布不均、異質性生產力廠商的空間移動順序與分布、新經濟地理與經濟成長,依據議題介紹相關理論和模型架構,說明完整、詳細,適合研究空間經濟、區域經濟或新經濟地理的讀者一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