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降,隨著西方列強的入華,日本佛教的「脫亞入歐」,學術研究採實證科學方式,逐漸影響中國佛教界。
清末民初,隨著日本佛教影響力的加深,中國佛教在內憂外患中救亡圖存,緇素二眾無論傳統派或革新派,或許進路有所不同,但都不曾於改革中缺席。中國大陸本土如此,臺灣如此,華人移居之東南亞亦復如此。
作者簡介
闞正宗
臺灣嘉義市人,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長年從事佛教寺院及文物的田野調查,四十年間完成有關佛寺、人物田野調查專著、合著二十餘冊。
代表性著作有:《臺灣佛教一百年》(東大,1999)、《臺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博揚文化,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正續編)》(大千,2004)、《臺灣佛教史論》(北京宗教文化,2008)、《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 -「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博揚文化,2011)、《臺灣佛教的殖民與後殖民》(博揚文化,2014)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蘭台,2021)、合著《臺灣佛教通史》八卷本(彌陀文教基金會,2022)等學術著作。
曾任法鼓佛教學院、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