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研究台灣文學界代表性作家李喬(1934-)的學術著作。除導論、結論之外,共分五章,分別探討李喬的重要作品:《寒夜三部曲》、《結義西來庵》、《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山女〉、〈蕃仔林的故事〉、〈哭聲〉、〈小說〉等。作者以李喬「歷史素材小說」的創作過程為線索,探究李喬歷史素材小說的創作軌跡、台灣當代歷史的變化進程以及作家主體意識形構等各種自我的追尋軌跡;從李喬的福克納、安部公房等文學閱讀史,以及對西來庵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等歷史事件的重構,逐步剖析李喬對虛構的運用。透過對李喬創作歷程的探索,本書亦重新檢視戰後台灣文學及其社會史背景。
明田川聰士(AKETAGAWA Satoshi)
1981年生,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文學)。現任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中國言語文化專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學、華語文學及電影研究等。主要著作為《戦後台湾の文学と歴史.社会―客家人作家.李喬の挑戦と二十一世紀台湾文学》,曾擔任《李喬全集》分卷主編,亦於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譯介李喬、黃崇凱、劉梓潔、陳又津、林庭毅及吳晟等人作品至日本。
譯者簡介
明田川卓(AKETAGAWA Taku)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班肄業,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雙碩士。現任日本中央大學、東京理科大學等講師。著有《日治時期電影的文化建制(1927-1937)》等。譯有五十嵐太郎、磯達雄《我們夢想的未來都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