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門現代學科,「國文」從二十世紀初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大學國文課程,在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中,仍肩負著語文傳播的責任,具有必要性與重要意義。
本書共六個單元,即「情有所鍾」、「家國身世」、「社會文學」、「人生哲理」、「自然書寫」、「品味生活」。每個單元下設有「導論」,在每篇選文作品中設有題解、作者簡介、注釋及賞析等,希望能夠涵括每篇作品從字句到文理,乃至作者、主題及其時代背景等不同層面。
書末的附錄,收錄了「北臺首學──明志書院文獻史料選」,以及近年學生得獎作品,以利觀摩參考。
大學國文不只是文學,還兼及於文化層面、過往的記憶與未來的理想。即就文學來討論,這門學科也不僅止於字辭形式而已,這些選文總是寄託了某些人特殊的思想與情感。讀一篇文章如果不能夠意會到背後作者的心靈與其時代視域,那麼,再好的作品都可能成為莊子所言「古人之糟粕」。如此深度的學習,當然更需要學習者的努力思辨與自我提升。
本書共六個單元,即「情有所鍾」、「家國身世」、「社會文學」、「人生哲理」、「自然書寫」、「品味生活」。每個單元下設有「導論」,在每篇選文作品中設有題解、作者簡介、注釋及賞析等,希望能夠涵括每篇作品從字句到文理,乃至作者、主題及其時代背景等不同層面。
書末的附錄,收錄了「北臺首學──明志書院文獻史料選」,以及近年學生得獎作品,以利觀摩參考。
大學國文不只是文學,還兼及於文化層面、過往的記憶與未來的理想。即就文學來討論,這門學科也不僅止於字辭形式而已,這些選文總是寄託了某些人特殊的思想與情感。讀一篇文章如果不能夠意會到背後作者的心靈與其時代視域,那麼,再好的作品都可能成為莊子所言「古人之糟粕」。如此深度的學習,當然更需要學習者的努力思辨與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