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爭天下,也人人都可亡國
亂世並無寧日,改朝亦難改命
看群雄逐鹿、忠奸反轉
在分裂與征伐中,看盡五代十國的盛衰!
▎李從榮兵逼宮闕
李從榮萬萬沒有想到,宮中居然還能調動這麼一隊騎兵,前來應戰。這個人雖然是軍方第一人,可是很少指揮過大陣仗,平時做得最多的就是喝酒之後,賦詩多篇,然後折騰別人。他這次舉兵向闕,是以為他已經把那幾個老人家給嚇到了,不會有人再敢跟他為難了。他帶兵到這裡來擺開陣勢,也只是耍點威風嚇嚇反對派。把人們都嚇軟了,他再昂然進宮,然後就可以萬事大吉。哪知,那幾個老人家並沒有像他想像中那麼軟弱。他的父親更沒有他以為的那樣已經去世,竟還活著。他父親可是從戰火紛飛中殺出來的。只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力量調動起來了。
▎從權臣淪為階下囚
「薛文傑盜弄國權,枉害無辜,上下怨怒已經很久了。現在吳兵深入,廣大指戰員不再前進,局勢就萬分危險了。社稷一旦傾覆,留薛文傑還有什麼用?」
兩人說這番話的時候,薛文傑也在現場。
薛文傑一聽,這是要把他族滅的節奏啊,急忙為自己申辯,說他一直以來,忠於皇上,急皇上之所急。得罪了不少人。但他的心是赤誠的……
王璘也知道,如果不處理薛文傑,真的無法免回局面了,他對薛文傑說:「我也不想把你怎麼樣。你自己看著辦吧。」
薛文傑一聽,立刻知道王璘已經決定棄拋他了。前一秒,他還是皇上最親密的同袍,下一秒他就被皇上徹底拋棄。他這才知道,在皇上這裡,他只是一個夜壺,用過之後,就隨手一丟。
▎蜀王形制僭越,名義稱藩實自立
李亶還記得孟知祥。他當然知道孟知祥的野心。孟知祥現在不斷地上表,對他稱藩,其實也只是在努力抓住一點和平的尾巴,發展蜀中的內政而已。他在心裡應該早就斷定,孟知祥遲早會成為劉備。但他也不能撕破面皮,還得跟孟知祥繼續配合,把自欺欺人的戲演下去。現在他又龍體次安,更應該穩住孟知祥。於是,他又派工部尚書盧文紀和禮部郎中呂琦為蜀王冊禮使,帶著冊書和一套一品朝服到成都,去冊封孟知祥為蜀王。
孟知祥這時的野心已經完全暴露,他自己製作了九旒冠冕,九章衣,其他車輿服飾規制,都跟天子一樣。盧文紀到成都時,孟知祥就穿著兗服、冠冕,前來迎接欽差大臣,然後向北方接受冊封。
▎朱氏王朝黯然謝幕
朱友貞臉色一變,說:「你這是打算出賣我嗎?」
皇甫麟一聽,當場拔出寶劍,準備往自己那粗壯的頸脖上抹過去。
朱友貞急忙拉住他:「你不要急。我跟你一起死。」
皇甫麟只得把朱友貞砍倒,然後用那把還沾著朱友貞的血的寶劍把自己也了結了。
朱友貞一死,朱全忠開創的基業就此完蛋。
朱友貞這個人,性格並不暴躁,自己也很簡樸,私德方面似乎沒有多少可以挑剔的,比如其他亡國之君那些荒淫奢侈,在他當皇帝期間,真沒有出現過。他的失敗,並非因為他的荒淫無道,而是在於他任用非人。他把全部的信任都交給趙巖、張漢傑,讓這幾個無德更無才的傢伙掌握大權、獨斷專行、作威作福,最後把朱家的基業一把搞死。很多人,都把大梁的亡國,歸罪於趙巖和張漢傑集團。其實,真正的追究起來,全是朱友貞咎由自取。王夫之一言而蔽之:非外寇之亡之也!
本書特色:本書為《五代十國裂世局》卷二,延續前卷敘事風格,以故事化筆觸勾勒亂世中的軍政爭鬥與朝局變化。從後唐建國到蜀國之戰,書中描寫多場經典戰事與權臣角力,剖析各路勢力興衰與政策策略,更呈現地方藩鎮與中央王朝之間的張力,是一部兼具史實考證與閱讀趣味的歷史敘述作品。
亂世並無寧日,改朝亦難改命
看群雄逐鹿、忠奸反轉
在分裂與征伐中,看盡五代十國的盛衰!
▎李從榮兵逼宮闕
李從榮萬萬沒有想到,宮中居然還能調動這麼一隊騎兵,前來應戰。這個人雖然是軍方第一人,可是很少指揮過大陣仗,平時做得最多的就是喝酒之後,賦詩多篇,然後折騰別人。他這次舉兵向闕,是以為他已經把那幾個老人家給嚇到了,不會有人再敢跟他為難了。他帶兵到這裡來擺開陣勢,也只是耍點威風嚇嚇反對派。把人們都嚇軟了,他再昂然進宮,然後就可以萬事大吉。哪知,那幾個老人家並沒有像他想像中那麼軟弱。他的父親更沒有他以為的那樣已經去世,竟還活著。他父親可是從戰火紛飛中殺出來的。只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力量調動起來了。
▎從權臣淪為階下囚
「薛文傑盜弄國權,枉害無辜,上下怨怒已經很久了。現在吳兵深入,廣大指戰員不再前進,局勢就萬分危險了。社稷一旦傾覆,留薛文傑還有什麼用?」
兩人說這番話的時候,薛文傑也在現場。
薛文傑一聽,這是要把他族滅的節奏啊,急忙為自己申辯,說他一直以來,忠於皇上,急皇上之所急。得罪了不少人。但他的心是赤誠的……
王璘也知道,如果不處理薛文傑,真的無法免回局面了,他對薛文傑說:「我也不想把你怎麼樣。你自己看著辦吧。」
薛文傑一聽,立刻知道王璘已經決定棄拋他了。前一秒,他還是皇上最親密的同袍,下一秒他就被皇上徹底拋棄。他這才知道,在皇上這裡,他只是一個夜壺,用過之後,就隨手一丟。
▎蜀王形制僭越,名義稱藩實自立
李亶還記得孟知祥。他當然知道孟知祥的野心。孟知祥現在不斷地上表,對他稱藩,其實也只是在努力抓住一點和平的尾巴,發展蜀中的內政而已。他在心裡應該早就斷定,孟知祥遲早會成為劉備。但他也不能撕破面皮,還得跟孟知祥繼續配合,把自欺欺人的戲演下去。現在他又龍體次安,更應該穩住孟知祥。於是,他又派工部尚書盧文紀和禮部郎中呂琦為蜀王冊禮使,帶著冊書和一套一品朝服到成都,去冊封孟知祥為蜀王。
孟知祥這時的野心已經完全暴露,他自己製作了九旒冠冕,九章衣,其他車輿服飾規制,都跟天子一樣。盧文紀到成都時,孟知祥就穿著兗服、冠冕,前來迎接欽差大臣,然後向北方接受冊封。
▎朱氏王朝黯然謝幕
朱友貞臉色一變,說:「你這是打算出賣我嗎?」
皇甫麟一聽,當場拔出寶劍,準備往自己那粗壯的頸脖上抹過去。
朱友貞急忙拉住他:「你不要急。我跟你一起死。」
皇甫麟只得把朱友貞砍倒,然後用那把還沾著朱友貞的血的寶劍把自己也了結了。
朱友貞一死,朱全忠開創的基業就此完蛋。
朱友貞這個人,性格並不暴躁,自己也很簡樸,私德方面似乎沒有多少可以挑剔的,比如其他亡國之君那些荒淫奢侈,在他當皇帝期間,真沒有出現過。他的失敗,並非因為他的荒淫無道,而是在於他任用非人。他把全部的信任都交給趙巖、張漢傑,讓這幾個無德更無才的傢伙掌握大權、獨斷專行、作威作福,最後把朱家的基業一把搞死。很多人,都把大梁的亡國,歸罪於趙巖和張漢傑集團。其實,真正的追究起來,全是朱友貞咎由自取。王夫之一言而蔽之:非外寇之亡之也!
本書特色:本書為《五代十國裂世局》卷二,延續前卷敘事風格,以故事化筆觸勾勒亂世中的軍政爭鬥與朝局變化。從後唐建國到蜀國之戰,書中描寫多場經典戰事與權臣角力,剖析各路勢力興衰與政策策略,更呈現地方藩鎮與中央王朝之間的張力,是一部兼具史實考證與閱讀趣味的歷史敘述作品。